?道德經第七章感悟 愛讀書,愛寫作,愛運動,愛生活 原文: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譯文: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理解:天長地久之所以能保持這樣,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自我的概念,所謂的“不自生”的意思就是沒有自我的概念,有了自我就有非自我的相對存在,那么就會產生“利己”之心,正因為沒有自我,也就無所謂自私,天地萬物渾然天成,都是一個整體,這也印證了前面的第五章觀點:“天地不仁”,即天地沒有什么偏私,都是客觀規律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這是天長地久的原因,因為遵循道法自然的規律。所以就引申出后來的做人的道理:懂得利用這種自然規律的人,懂得事事謙虛退讓,不爭名奪利,不為自我,往往這么做卻讓自己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沒有考慮自我利益,卻往往自己的利益得到保全。這其實就是道的規律在為人處世當中的反應,只有圣人才明白這樣的道理。所以正是因為這種無私卻反而成全了個人的利益最大化。這也是道在其中運作的規律,心無所想,卻行有所成,這種至高無上的心法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實際應用:任何想成就一番目標或者事業的人,首先需要擁有的是觀念上的東西,觀念正確才是驅動事物前進的原動力,不正確的觀念會導致錯誤的行為和結果,這個就是道的規律。 我們從個人價值觀出發來看:如果是以金錢物質名譽為目標去做事,最終導致的就是個人利益優先,那么在行事過程當中遇到抉擇的時候一定是會以保障自我利益為前提,這種原則就直接容易導致個人失去朋友的幫助,容易造成失敗,即使成功也是偶然。 從企業價值觀來看: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良好的愿景和目標,那么這個企業是不能長存的,企業的困惑永遠都會停留在眼前,這就和擺地攤沒有什么區別,因為這個企業對社會沒有責任感,沒有服務造福社會的意識,可想而知,員工的目標導向也會沒有任何價值,大家都會圍繞物質方面的利益去追逐,就好像你告訴一個人企業的目標就是為了賺錢,和告訴一個人企業的目標是為了給廣大人民提供優質的服務,這兩者之間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家庭教育里面同樣也是如此:智慧的家長總是懂得謙讓的,在謙讓中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懂得奉獻,明白了解因為自己的奉獻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達到你好、我好、世界美好的狀態,這遠遠比告訴孩子要爭第一,要比別人強更加的具有影響意義,至少這種價值觀才是最良性恒久的價值觀,能給孩子源源不斷的內心動力。 感嘆老子的哲學智慧,為我們現代人在這個世界上與人相處,與環境相處都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指導依據。像天地遵循道的規律一樣遵循做人的道理:“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敝挥心愕陌l心正確,態度和觀念正確,那么你的行為結果才會符合規律行事,那么結果就是你能自然而然得到遵循規律所帶來的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