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胸部放療和某些藥物等治療會損害人的心臟,有時會導致慢性心臟病。AHA報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概述,并為乳腺癌患者提出了一些建議。 “我們的目的并不是把患者嚇得不敢去接受任何乳腺癌治療,”AHA報告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女性心血管健康項目主任Laxmi Mehta博士強調。“而是要讓她們知道,她們自己在做治療決定時應該問的重要的問題是‘適合我乳腺癌的治療是什么?’然后問‘副作用是什么?如果存在心臟受損風險,將如何對我進行監測?’” 美國紐約市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心臟病學服務項目主任Richard Steingart博士表示,因為與某些癌癥治療有關的心臟風險是大家公認的,所以患者和醫生應該已經在討論如上所述的這些問題了。 Steingart博士說,從一開始,乳腺癌患者就應該進行心血管健康評估。然后,與她們的醫生一起努力讓任何心臟病風險因素得到盡可能好的控制。 他接著講,化療對心臟的任何影響通常會在短期內出現,而且在治療期間就會被發現。 例如,蒽環類藥物,如多柔比星,會損害心肌細胞,有時還會導致慢性心力衰竭。發生心力衰竭時,心肌不能有效泵血,從而引起呼吸急促和疲勞等癥狀。 AHA報告顯示,靶向HER2基因的藥物比如赫賽汀(曲妥珠單抗)也可能會導致心力衰竭,盡管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逆的。 Steingar博士說,使用這些藥物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療期間會接受心臟功能監測。當檢測出心臟病跡象時,“經驗法則”是,如果可能的話,繼續進行治療。 根據AHA報告,對于在治療期間出現副作用的乳腺癌患者來說,標準的心臟病藥物,比如β受體阻滯劑和ACE抑制劑,可能會改善她們的心臟功能。 AHA報告指出,在某些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暫停其乳腺癌治療,以確定治療對心臟的任何副作用是否會發生逆轉,而其他患者可能需要改變其治療方案。 Steingart博士強調,對于任何一位乳腺癌患者來說,出現嚴重心臟毒副作用的風險通常很低,而且這種風險因人而異,取決于患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因素,比如年齡、高血壓和吸煙。 如果患者在確診患有乳腺癌時就已患有心臟病,那么在制定治療方案時,也應該征求患者的心內科醫生的意見。 有些心臟毒副作用,比如胸部放療引起的心臟毒副作用,可能到多年以后才會出現。 據Mehta博士所說,乳腺癌患者應該注意任何潛在的心臟病癥狀,比如呼吸急促和胸痛,然后務必將自己的癌癥治療史告知醫生。 她補充說,這些癥狀本身可能會令人擔憂,也可能無關緊要。但是,如果你告訴你的醫生你幾年前做過胸部放療,那么這些癥狀就是一個危險信號。 對于所有的乳腺癌患者來說,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治療期間和治療后都是至關重要的,Mehta博士和Steingart博士都強調了這一點。 “你肯定不想讓自己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因素變得更糟吧,”Mehta博士說。“那么就請謹記,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必須的。” 此外,Steingart博士表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會幫助患者熬過癌癥治療。 他說:“我們認為,如果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活力,健康飲食—那么你的癌癥治療會更容易忍受。” Mehta博士說,好消息是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戰勝乳腺癌。 不過,她們仍然需要注意自己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因為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報道,心臟病是美國女性死亡的頭號原因。 事實上,AHA稱,乳腺癌生存者尤其是65歲以上的乳腺癌生存者更有可能死于心臟病而非癌癥復發。 原文鏈接: https://consumer./cancer-information-5/breast-cancer-news-94/breast-cancer-treatment-can-be-tough-on-the-heart-73073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