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中國通信光電纜學術會議暨專家聯席會在湖北荊州召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泰爾實驗室技術與標準研究所所長敖立出席會議,并作《信息網絡領域的技術熱點及發展趨勢》主題報告,其中提到,我國5G發展迅速,產業化道路任重道遠,對骨干網架構重組提出新的要求,亟需提升骨干網的業務承載能力。 會上,敖立提到5G將成為引領數字化轉型的通用目的技術。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將以全新的網絡架構,提供至少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級的傳輸時延和千億級的連接能力,開啟萬物廣泛互聯、人機深度交互的新時代,成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使能器。5G網絡帶給人們的第一感受就是——“快”!打開手機視頻客戶端,下載一部高清視頻,只需一秒就能完成。 由于應用前景廣泛,各國運營商針對5G主導權的搶奪戰早就拉響。包括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歐盟一些國家。如,美國AT&T計劃2018年在12個城市啟動5G商用;日本計劃于2020年7月在東京奧運會上實現5G商用;韓國在2018年初的平昌冬奧會期間就開展了5G預商用試驗;歐盟力爭2020年實現5G為垂直行業服務。 今年6月份, 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3GPP正式通過第五代移動通信(5G)獨立組網新空口和核心網標準,支持增強寬帶和低時延高可靠場景,意味著5G完成了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預示著5G商用發展進入全面沖刺階段。報告里,敖立談到,到2019年9月,支持增強寬帶、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大連接三大場景的5G將會出現,屆時滿足全部ITU技術要求。 國內針對5G產業化發展也積極應對,發布一系列積極而全面的產業政策,構建健全的5G應用產業環境,大力促進運營商探索與垂直行業的協同發展。針對5G在汽車、無人機和制造業等三大垂直行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涵蓋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5G發展戰略的深度調研。三大運營商均已公布5G部署時間表,基本上鎖定了在2019年初步落地,2020年實現商用。國內5G推進節奏緊湊,日程明晰,大有主導全球5G標準制定及產業鏈發展之勢。據預測,到2025年,中國將擁有4.3億個5G連接,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 在移動通信業務量爆炸式增長的背后,除了通信技術亟待演進與革新,頻譜資源作為實現信息無所不在的載體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稀缺資源,也面臨著巨大的缺口與壓力。為了在國際博弈和競爭中獲取有利地位,加快5G網絡試驗和商用的進程,各國紛紛著手為5G謀劃頻率資源。 我國對5G頻譜研究也在加快步伐。2017年6月,工信部發布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用于IMT-2020的征求意見稿,對5G初期的頻率規劃草案公開征求意見。2017年8月,工信部召開頻率規劃專家咨詢會議,進一步開展論證,2017年11月9日,正式規劃已經公布,積極開展中頻頻率分配方案的研究。6GHz以上候選頻段的研究也已經部署,2017年6月, 工信部公開征集在毫米波頻段規劃5G使用頻率的意見,頻段范圍包括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毫米波頻段。 當前,IMT-2020(5G)推進組正以WRC-19 1.13議題為基礎,積極開展重點頻段的共存和兼容性研究。 敖立表示,中國積極部署5G,其總體目標是推動5G關鍵技術研發,驗證技術方案設計,支撐全球統一5G國際標準制定,加快5G產品研發,構建完整5G產業生態。未來,隨著5G高帶寬業務發展,骨干網流量將持續高速增長,2018年400G路由器有望全面部署,將極大提升骨干網的業務承載能力。 5G巨大的帶寬容量需求和新的網絡架構給骨干網帶來機遇和挑戰,5G也成為骨干網擴容和升級的重要驅動。在骨干網中,5G的流量占比將大幅增加。骨干網節點更是提升網速和網絡質量的關鍵。敖立在報告中指出,國內骨干網發展迅速,容量持續增長,網絡架構不斷優化,網絡承載能力日新月異。電信企業骨干網新平面建設初步完成,第三張網建設啟動。杭州、貴陽、福州3個新增直聯點建設開通,網間互聯架構進一步優化。全球路由表規模巨大,骨干網實現廣泛互聯。5G發展驅動骨干網容量持續高速增長。 隨著5G網絡流量規模的革命性發展,5G核心網的全面分布式部署,是滿足5G毫秒級時延的必要條件之一。現有的骨干網格局已不能適應新的網間流量疏導需求,骨干網網間架構調整迫在眉睫。報告提到,網間互聯架構進一步調整:一是有望增設新的骨干網直聯點,互通帶寬持續增長、流量疏導路由整體不斷優化;二是持續推動新型交換中心,解決5G網絡疏導不暢等問題。隨著5G飛速發展,我國骨干網也出現飛躍式發展,網絡承載能力日新月異。正如敖立所說,骨干網的承載能力飛躍,全球骨干網絡連通度不斷提升,大互聯網絡的對等互聯數量顯著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