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某,男,63歲,綿陽市涪城區人,2017年10月22日就診。患者因為嚴重的咳嗽咳喘前來就診。該患者是我的老顧客,回老家后感冒咳嗽,吃藥后咳嗽、咳喘與氣緊沒有任何好轉,特地趕回來治療。 現癥如下:體壯實,高大,面色黧黑,浮腫,咳嗽,咳痰,白色痰,有時干咳,咳喘,氣緊,胸悶,咽喉中有痰鳴聲,不流清涕,不打噴嚏,不發熱,不發冷,口不干,口苦,口淡無味,大便一天2到3次,量少,難解,但并不干燥。舌質白,舌苔白厚,右脈沉滑,左脈弦滑。 分析:面色黧黑、浮腫,這些都是痰濕、水飲與瘀血的指征,是長期慢性形成的伏邪。不流鼻涕,不打噴嚏,不發熱,不惡寒,排除太陽病;口不干,沒有陽明病;口苦也不能認定為少陽病,因為沒有一個癥狀支持少陽病(沒有脈弦,沒有寒熱往來,沒有胸肋苦滿);咳嗽,咳喘,氣緊,胸悶,咳白色痰,喉中痰鳴聲,舌質白,舌苔白厚,脈沉弦而滑,是太陰痰濕水飲上犯;同時,太陰寒濕久不解就會口苦;寒濕下注于大腸,導致津虧氣滯,所以大便不干但是難下。 射干 方用射干麻黃湯加小青龍湯加減,因為沒有外感則去掉桂枝、大棗、白芍,干姜代替生姜,再加茯苓杏仁甘草湯治療氣緊胸悶咳喘,加生白術潤腸通便,加旋覆花治療咳喘。半夏、生姜、細辛、五味子是小青龍湯與射干麻黃湯、苓甘五味姜辛夏湯的共同成分,所以本方也可以看做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湯加射干麻黃湯再加茯苓杏仁甘草湯而成。 辨證:太陰痰濕水飲證 處方:射干麻黃湯加小青龍湯加減 射干20克 麻黃20克(先煎去泡沫) 紫菀20克 冬花20克 白細辛20克, 北五味15克 干姜15克 生半夏40克 茯苓30克 炙甘草10克 杏仁20克 旋覆花20克(布包) 生白術30克 3劑 生半夏與干姜先煎一個小時,再加入剩余藥物敞開蓋子煎煮40分鐘,煎煮一次分四次喝完。 二診:2017年10月22日。患者各方面好轉,再抓三付服用,并告知他面色黧黑是少陰水寒,是長期的水飲不化慢慢形成瘀血,瘀血久不解成痰,反過來痰也會加重瘀血。痰涎、瘀血、水濕,三者互為因果,這樣對身體很不利,是腫瘤的培養基地,需要后期用真武湯或是附子湯,亦或是其他方子加減慢慢善后,治療病根。可惜的現在很多人只管當時,不管以后。很多人就是這樣,不把好醫生的告誡當回事。 【醫師簡介】 鄧文斌,男,廣義經方創始人,國家執業中西結合醫師、執業中藥師,1976年出生。擅長運用廣義經方治療頑固疼痛疾病,如風濕、類風濕、下肢水腫、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股骨頭壞死、頸椎病、肩周炎;婦女手腳冰涼、失眠、脫發、月經不調等。 【坐診地址】 綿陽市涪城區西山東路88-32號鄧文斌診所 綿陽市松埡鎮文華街祥力康藥房(綿陽市十九中學旁) 【轉載需注明出處,違權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