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搖頭晃腦背誦古詩時,總會聽到“九州”這個詞,例如李商隱的“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龔自珍的“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從接觸語文時起,我們就明白了“九州”是中國的別稱,可我們只得到一個籠統的概念,九州究竟是哪九州呢? 九州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之中,漢族先民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值得一提的是,在《周禮》和《爾雅》中有不同的說法,前者多了幽州和并州,少了徐州和梁州;后者多了幽州與營州,少了青州與梁州,是以九州有時也會被稱為12州。 根據《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四千多年前,中原地帶洪水滔天,大禹被舜派過去治水,這偉大的人花了十三年的時間,疏堵相結合,終于將九條河流給治好了。治水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事,在天下為公之際,大禹當之無愧地成為了華夏部落的下一任首領。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他決定將華夏地帶劃分為九州。與此同時,夏朝還頗具儀式感地鑄造了九個大鼎,以此來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力。 冀州,是大禹治水的起始位置,也是九州之首,這里為天子長居之處,包括了現如今北京、天津、河北、陜西以及河南省的北部、遼寧與內蒙的部分地區。“冀野紛紜戰事多”,由于四通八達,這里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無數次戰爭爆發于此,比如說劉秀和高歡就是在此處起兵。 豫州,位于九州之中,也有中州的別稱,如今河南的大部分屬于豫州,因而河南的簡稱為“豫”。豫州地勢很好,歷史上曾多次達到鼎盛時期,且在經濟中心南移之前,這里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還誕生了數不勝數的名人,比如說老子、莊子、杜甫、白居易等等。 兗州位于古黃河和古濟水之間,乃今山東西部與山東河北的交界處,兗州在三國時期頗受重視,許多英雄豪杰都惦記著這個地方。青州大體指的是如今的渤海以南、泰山以北,青州之土為青色,因而有這一稱呼。“海、岱及淮惟徐州”,徐州在如今的淮海地區,后來隨著朝代更迭,越來越小。 而彼時的揚州也比如今的大多了,相當于現在的淮河以南、長江領域與嶺南地區,只可惜后來揚州幾度更名,范圍越來越小。荊州較為著名,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初的荊州大體上相當于如今的湖北和湖南。 梁州為陜西、四川盆地、漢中及部分云貴地區,到了周朝時,梁州被并入雍州。雍州邊界自古說法不一,《尚書》中認為“黑水西河惟雍州”,古人的詩歌里也曾出現雍州,比如說“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現如今,只有6個州的名字被保留了,徐州、揚州、荊州、冀州、兗州和青州成為了市,前三者為地級市,后三個為縣級市,名字世人皆知,而另外三個則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