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時期,一些人的婚姻狀態并不健康,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去反省,能夠去重建親密的關系。 心理學家認為,當一些夫妻走過七年之癢后,隨著兩個人生活的時間越久,彼此的熟悉度越高,而兩個人的感覺也會漸漸的步入一種平淡的狀態,主要會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01)、面面相覷,無話可說 一些中年夫妻,他們平時的壓力很大,生活重擔往往使得他們身心疲憊,然而回到家中,兩個人并不能夠做到有效的溝通,反而是呈現出一種面面相覷,無話可說的狀態。 例如:妻子不想和丈夫說話,而丈夫寧可選擇在客廳里看電視,也不會去理會妻子。 02)、忍氣吞聲,裝作風平浪靜 當一對夫妻進入中年之后,斗嘴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適度的爭吵的確可以宣泄我們那些積壓下來的糟糕情緒,但是錯誤的處理方式則會導致兩個人之間的關系矛盾重重,甚至產生距離。 妻子埋怨丈夫做錯事的時候,丈夫沒有反駁,而是選擇沉默,但是他又覺得心里特別委屈,因為妻子誤會了自己,為了避免下一步的爭吵,于是他選擇忍氣吞聲,裝作風平浪靜的樣子。 妻子在一旁喋喋不休,看著丈夫無所謂的模樣,她的情緒變得越來越糟糕。 03)不尊重,不關心 一些情感學家認為,在婚姻關系里,最大的殺手并非是爭吵,而是冷漠,一些中年夫妻恰恰就犯了“愛情沉默癥”。 妻子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了孩子和父母身上,而丈夫則全身心地投入到人際關系和事業中。 在遇到問題時,他們只會一味的埋怨對方,卻沒有學會換位思考,更不會去關心對方的事。 在一些夫妻當中,他們將近兩年的時間內沒有任何的親密動作。 關系里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夫妻雙方就會焦慮,時間久了,這些被我們忽視的問題就會演變成不可化解的矛盾。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默里,對人類的心理需要進行了歸納,提出和諧婚姻中的心理需要。 所以,我們認為人過中年,與愛人的關系依舊親密,通常和這些需求有關。 一、塑造愛與被愛的共同需要 在一些中年夫妻的潛意識里,有一種錯誤的想法:他們覺得已經進入了老夫老妻的狀態,做一些親密的行為會讓人笑話。 不親密不溝通,恰恰隔絕了兩個人之間的情感連接,中年夫妻之間通過有著愛與被愛的需要。 愛人是一種能力,并非打著愛對方的理由而自私的索取,更不是一味的犧牲。 當一對夫妻步入中年,兩個人身上最真實的特點也就會暴露出來,差異化就會導致矛盾。 我們總會在這段關系里產生一些錯誤的心理投射,認為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優點和缺點,對方身上也具備,認為自己所需要的就是對方所需要的。 這種錯誤的投射恰恰是親密關系里的無形終結者。 愛一個人就應該給他自由,夫妻之間既是一個共同體,也是一個獨立體。 同時在對方接你愛和關心的時候也要給予他積極的回應,這是我們在享受被愛的需要。 二、滿足對方被尊重和擁有安全感的需要 在中年夫妻的關系里,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相互之間缺少了邊界感,因為關系越親密的人就越會互相傷害。 當妻子在外人面前說丈夫的時候,丈夫就會覺得自己遭受到了極大的不尊重,甚至對于關系造成了一種威脅。 合理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越是親密的夫妻,越需要相互尊重。 因為我們在內心深處最在意的人也是最親密的人,所以你的一句消極的話,會對親密的愛人造成很大的威脅。 近些年來,一些情感學家發現,在中年階段,婚外背叛感情的概率往往很高。 因為當兩個人的婚姻被憤怒、焦慮、無聊所充斥的時候,我們并沒有想到去解決問題,而是將情感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但是婚外情最終是沒有結果的。 越是在情感岌岌可危的時候,越要滿足對方對于安全感的需要,讓他感受到你的忠誠,和其他異性保持分寸感,這樣的關系才是穩定的。 三、建立歸屬感和自我實現的情感需要 家應該是一個溫柔的港灣,它能夠幫助我們躲避風雨,而不應該被經營的沉寂且蕭條。 歸屬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中年夫妻的婚姻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容易被忽視。 歸屬感是個體與所屬群體的一種內在聯系,無論是女人還是男人,都希望自己被認可,被認同,否則就會覺得在這段婚姻里沒有價值感。 在婚姻關系里需要雙方相互成長,這樣的關系才是正向關系。 當對方有夢想的時候,你要積極的去鼓勵對方,而不是用各種語言去打壓,當一個合格的鞭策者,才會維持兩個人之間的互動和親密。 滿足對方的需求,沉睡的愛情需要被我們喚醒,破碎的愛情需要及時修復,在共同承擔家庭和生活責任之余,也要共筑關系的親密。 總之,婚姻關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步入中年,我們已經處在了至關重要的階段,在平淡當中重新制造浪漫。 正如高爾基所說的:“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克服人世間一切艱難困苦。” 參考資料:《婚姻心理學》、《愛情心理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