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話方言區,有許多字,口語中經常讀,但見著陌生。常常是看到字,不知道讀啥?經常讀的音,又不知道是哪個字?看看下面生活中口語常用字,你能全讀準寫對嗎? 1、?dāo 方言口語中,用筷子夾菜,叫?,方言語音為入聲字。如“你別光喝酒,?菜吃啊,這么客氣干嘛。”這個意思在中原地區很流行。 口語中還有一個詞叫“稍?”,即稍微?一點,故意矜持作假的意思,如“你這個人,這么稍?,該吃吃,該喝喝,別給我來這套。”稍?還有瘋瘋傻傻、腦子不好使的意思,如“她有點稍?,你別理她。” 2、捯dáo 方言口語中,捯是指用兩手不住倒換著拉回線、繩等,如“風太大了,你把風箏捯回來吧。”捯的引申義有捯換、捯氣的意思。牛、羊、驢、騾、馬等反芻,即將胃里的草吐出來咀嚼,由于反芻是在眼閉著狀態下進行,所以口語叫“捯覺”。 捯還有打扮的意思,如“你也捯飭捯飭,長得也不丑,干嘛這樣邋遢自己。” 3、跩zhuǎi 方言口語中,跩的意思是走路搖搖擺擺、晃來晃去的樣子,一般是指有些人感覺好,擺譜擺架子;也指人長得富態,走路不利索。如“他家兒子升官了,你看他跩的那個樣子,大街上馬路這么寬,都走不下他了”“她太胖了,走路像鴨子一樣,一跩一跩的。” 字典里“轉”有個義項也讀zhuǎi ,指說話或寫文章時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詞句,而使用文言文詞語以顯高雅,所謂轉文,就是這個意思。如“他初中都差點沒畢業,轉文倒是厲害得很,盡用些半文不白的詞語。”其實這個意思很可能本來就是“跩”,讀書人讀書時,搖頭晃腦,跩來跩去的意思。 4、拽zhuài 方言口語中,拽有兩個意思,一是用力拉;二是用力拉住、拉扯。如“你拽住被單這頭,我拽住那頭,把水擰干。”“那個老人拽住兩個小孩不撒手,像是碰瓷的。”“她拽住那個壞蛋的衣襟不撒手。” 拽應該是普通話常用字,但口語用得相對多一些。 5、趿tā 方言口語中,趿是指把鞋的后幫踩在腳后跟下面,即穿鞋只套腳尖,叫趿拉(拉讀輕聲)著鞋。拖鞋沒有后跟,也叫“趿拉兒”。趿拉鞋與地面之間會趿拉趿拉響,所以也有地方將快板叫“趿拉板兒”。如“整天趿拉著鞋,一點正形沒有,哪眼看哪眼生氣。” 6、潲 shào 方言口語中,潲有好幾個意思,一是往后讓、往后躲得意思,二是雨水斜落下來,三是用手撣水。如“你往后潲潲,還輪不到你。”“那個騾子一聽炮響就往后潲,怎么也套不上去。”“昨晚有風,也沒關窗,雨水從窗戶潲了進來。”“你熨衣服前先潲點水。” 7、薅hāo 方言口語中,薅有兩個意思,一是拔除、拔掉的意思,如薅草、薅秧等。二是揪住、抓住的意思,如薅頭發、薅領子等。“你和老二家的去薅秧,我帶人去插秧,被磨蹭,快點!”“那兩個女的相互薅住頭發扭打在一起,也沒有人拉架,一問是娘倆。” 8、跐cī 方言口語中,跐有三個意思:一是腳下滑動、打滑,如“跐溜一下,他摔倒了。”二是踩住、踏住,如“拔河的時候,一定要跐住腳。”三是站在物體上面,如“讓他換燈泡夠不著,跐在凳子上就能夠著了。” 第三個意思有讀第二聲的。 9、攮nǎng 方言口語中,短而尖的刀和匕首等,俗稱小攮子。如“那個孩子年齡不大,腰里成天別個小攮子,痞了痞氣的,不像個好人。” 攮可以作為動詞使用,即刺、扎的意思。如“看我一刀攮不死你。”。 10、搦nuò 方言口語中,搦有握、持、拿著的意思。如“你搦住皮管這頭別撒手,我去看看哪兒漏水。”“你手勁兒咋這么大,把我手脖子都搦紅了。”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