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將帶大家參觀的是市博物館第三個陳列展廳:漢風遺韻 瑰麗華章——日照漢代文化陳列。 兩漢時期,日照地區農業工商業都較為發達,人口和聚落都呈增長趨勢。迄今仍存的莒故城、劉章墓、昆山故城、折泉故城、海曲故城等遺存,特別是“200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海曲漢墓”,出土大量漆木器和絲織品,在中國北方都十分罕見,證實日照地區是當時全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本展廳主要分為“城陽史影”、“故城遺蹤”、“海曲漢墓”三部分,重點展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較全面地反映兩漢時期日照地區發展面貌。 城 陽 史 影 公元前178年,漢高祖劉邦孫劉章,因誅殺呂氏家族有功,被封為城陽王,建立城陽國,定都今莒縣。西漢城陽國計9世10王,于公元6年王莽篡位被廢止。 劉章誅呂呂后稱制期間,大封呂氏家族的人,引起劉氏皇族和公卿大臣不滿。當時劉章被封為朱虛侯,常為此忿忿不平。有一次呂后舉行宴飲,劉章擔任行'酒吏'。劉章說:“臣,將門后代,請以軍法行酒。”呂后準許。不久,呂氏家族中有一人醉酒逃離酒席,劉章追上去拔劍斬之,報告呂后:“有亡酒者一人,臣謹請行法斬之。”太后及呂氏家族的人都十分震驚,從此,都無不忌憚劉章,而朝中那些忠于劉氏家族的大臣,逐漸暗中歸附劉章,劉章的勢力日漸強大。后人以此創造了京劇名折《監酒令》。 故 城 遺 蹤 漢初期實行分封制,諸侯王遍布全國。隨著歷史發展,逐漸尾大不掉,威脅中央集權。漢武帝時期,頒布“推恩令”,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分給子弟。分封的侯國隸屬于郡,地位相當于縣,徹底解決了分封弊端問題。 日照地區的昆山侯國、折泉侯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海 曲 漢 墓 2002年春,為配合同三高速公路建設工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海曲漢墓群進行了搶救發掘。因墓葬保存完好、出土文物豐富精美、墓葬封填方式獨特,被評為“200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海曲漢代墓地出土大量漆木器和絲織品,在中國北方十分罕見。海曲漢墓的發掘對研究魯東南沿海一帶葬制葬俗意義重大,是山東漢代考古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千年棺槨 不朽神奇 海曲墓地共清理墓葬90座,屬中小型墓葬,隨葬品卻多達1200余件。絕大多數屬西漢中晚期的木棺槨墓,保存相當完好。 精美漆器 北方第一海曲漢墓群出土漆(木)器近500件,其保存之好,數量之多,品種之全,是山東地區考古發掘中前所未有的,都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可與南方戰國楚墓出土的同類漆器相媲美!有以下特點:(1)規格較高,價值昂貴。多采用了彩繪及鑲嵌金、銀等工藝。制作工種十分復雜。《鹽鐵論》記載“一杯棬(圈)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其價值已超過了青銅器,是當時的奢侈品。(2)造型別致,紋飾優美,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審美價值。 ![]() ![]() 化土為陶 摶土成器漢代陶器發展到釉陶階段。釉陶釉面光亮潤滑,不沾油污,顯示出美麗的色彩。 ![]() ![]() ![]() 墨契春秋 簡牘璽印 簡牘是中國古代用竹、木制成的書寫材料,是紙張發明之前主要的書寫載體。海曲漢墓出土的簡可能與歷譜有關,牘為記載隨葬衣物清單的遣冊。私印可分姓名印、吉語印、肖形印。漢姓名印以印面篆刻姓名為基本特征,姓名下加“印”、“之印”、“私印”、“印信”或“信印”等。 ![]() ![]() 冶鑄精工 青銅鐵器漢代冶金業相當發達。出土的銅鏡部分保存較好,屬難得的精品。在兵器方面,由于冶煉技術進步,許多鍛件和鑄件鐵兵器己達到鋼的標準,優越性更為突出,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鐵制的長劍在西漢前期就取代了戰國時期較短的青銅劍。柄首成環狀的鐵刀是西漢時出現的新興武器。商周以來風行的銅戈,也在西漢中后期被鐵制的矛、鈹和戟所代替。漢代掌握了各種先進的鐵兵器,成為戰勝北方民族強大的騎兵的重要因素。 ![]() ![]() ![]() 君子之德 玉石之器 在中國玉器史上,漢代是承前啟后的一個過渡階段。與戰國時期相比,禮儀用玉的種類和數量已減少,喪葬用玉和隨身玉制裝飾品有所增多。表面紋飾由抽象為主變成了以寫實為主。 ![]() 綺麗流彩 絲路瑰寶 中國素以“絲國”聞名于世。海曲漢墓出土的漢代紡織品共60多塊,是反映漢代紡織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重要物證。 ![]() 【日照市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