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外媒透露,時隔27年,蘋果明年將重返CES(國際消費電子展)。蘋果再度現身CES,不少網友認為這是蘋果走下神壇的又一佐證,有人毫不諱言“和推銷無關,去CES干啥?是不是賣不動貨了啊”,由此覺得蘋果在刷存在感。 而結合更多信息可以發現,蘋果重返CES不是為了發布新品或推介新技術,而是為了與到訪嘉賓們討論企業應該如何維護消費者的隱私安全,這一舉動引發了熱議。 在一鳴網看來,當下的4G時代,主要連接的還只是手機、平板電腦和PC等設備,隱私問題就已經越來越普遍而且難以規避,在接下來的5G時代,物聯網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更多元的終端設備的接入無疑會讓個人隱私、網絡安全問題變得愈發復雜。在這樣的背景下,蘋果重返CES更值得玩味。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滲透,人們對數字化生存越來越依賴,定位、社交軟件、消費記錄……伴生于數字化的生活,個人數據被密集地使用。雖然這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系列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將我們的“畫像”有意無意地滲透到互聯網的隱秘角落,若一旦被利用,隱私信息將一覽無余。但問題的另一面,也往往暗藏著更大的商業機會。 未解的頑疾在5G時代更加復雜 在4G時代,個人隱私與網絡安全問題一直是重要的課題,各路APP調用各種權限,利用GPS定位大家的生活軌跡,利用麥克風監聽用戶,利用攝像頭觀察我們的生活環境,讀取通訊錄、照片等各種信息。一開始廠商收集更多數據是為了更好的改善算法,便捷我們的生活,而后進入大數據時代,生活數據逐漸成了大廠們暗自牟利的不傳之秘。 月前,Facebook因隱私泄露問題剛剛承受了50億美元的和解協議,可沒多久,Facebook再次因為隱私泄露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Facebook官方對此表示,與之合作的100多個第三方應用可能通過Facebook工程組的編程界面訪問了用戶的個人數據。這些可能涉及泄漏的信息包括了用戶的姓名和個人圖片,但Facebook方并沒有透露受到波及的具體用戶人數。 而半年前,據外媒報道,谷歌雇傭承包商轉錄來自家庭和其他智能設備上的谷歌智能助手的聲音,超 1000 個谷歌智能助手錄音內容被承包商泄露,有些錄音甚至是在設備沒有被激活時錄制的。谷歌卻回應稱,這是為了更好地開發語音技術,改善用戶體驗。 無獨有偶,蘋果自己也不能幸免。谷歌翻車的一個月之后,英國《衛報》曝出蘋果公司將部分用戶與人工智能語音助手Siri的對話錄音發送給其全球范圍內的承包商,用于分析Siri的反應是否合理、服務是否到位,而且在被《衛報》曝光前,蘋果公司并沒有在隱私政策中告知用戶有這一操作。 盡管蘋果公司堅稱“只有不到1%的錄音被用于分析,而且錄音長度只有‘幾秒鐘’”,但不少蘋果手機的用戶還是認為,“難免會有涉及位置、醫療信息、家庭對話等敏感內容因此被泄露”。 而今年2月,國內京東金融陷入“竊取用戶隱私”的輿論漩渦,從而引發公關危機。更早之前,墨跡天氣遭媒體質疑,獲取用戶設備上WiFi熱點信息并回傳,疑似泄漏用戶隱私。去年1月,國家網信辦還約談了“支付寶年度賬單事件”的當事企業…… 雖然迫于輿論的壓力,谷歌和蘋果均表示將采取措施防止類似 " 不當行為 " 再次發生,但是巨量個人信息被巨頭掌握,還是讓大家惴惴不安。 互聯網廠商和硬件大廠出于改善用戶體驗之名數據收集日益頻繁,當你在他們的產品上獲得了更好的使用體驗時,他們也將以此謀利實現飛速成長。一方面用戶數據對于馴化算法完善用戶的交互體驗上確實有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我們在網絡世界里也再沒有隱私可言。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4G及其之前的通信時代,更多的是針對人與人之間的聯結;而5G將開啟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交流溝通無處不在。 除了手機和PC,我們的路由器、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汽車、音箱……甚至是大門等都會聯網。所有這些智能設備的信息,包括我們的日常作息、生活軌跡,甚至我們不經意間說的一句話,做的一個動作……全部上傳到云服務器,帶給大家便利的智能生活之余,隱私風險也隨之而來。 且相對于移動互聯網,5G時代物聯網、車聯網及工業互聯網也將進入場景時代,這也使得個人隱私與網絡安全問題之間將面臨更多、更難的挑戰。 危機中的巨大紅利,風口中的風口 自然,5G時代、物聯網時代,爆發出的個人隱私及網絡安全問題,也在危機中催生了一場巨大的紅利,一個更加完善的網絡安全產業也將成型,從創業項目到資本,從安全巨頭再到商業科技巨頭都已紛紛展開了攻勢。 今年的 WWDC 大會上,蘋果推出了“Sign in with Apple(以蘋果賬戶登錄)”。在這項新功能下,用戶只需要點擊并啟動“以蘋果賬戶登錄”,系統便可以自動識別并認證你的個人身份,并通過全新的匿名郵件服務為你注冊賬號,而不需要再頻繁地輸入賬號和密碼。同時蘋果還將對你的郵件地址加密,相關應用或服務商最終也只能獲得隨機生成的虛擬地址。 通過這項服務,蘋果承諾其可以實現個人身份信息和郵件賬號的完全“分離”,并限制多年使用社交網絡以來出現的各種厭惡的精準營銷廣告。蘋果此舉看似杜絕掉了廣告收入,但是以此為賣點,依舊是一種打隱私安全牌的營銷策略,算是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早在去年,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在首屆智能網絡產業論壇上指出,5G網絡的超高速下載技術讓萬物實時互聯成為可能……5G時代如何保障從云到端的安全,如何保護好個人數據隱私、如何實現安全、穩定、高速的網絡服務應該是網絡智能化要思考的問題。 日前,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局長趙志國在2019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網絡安全產業保持高速增長,2019年產業規模預計超過60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20%,明顯高于國際8%的平均增數。也有業內人士預測,5G時代,這一市場規模會超過一萬億元。 據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底,在公開融資方面,中國國內上市的網絡安全企業達到了23家,創新孵化方面,有100多家創投機構在網絡安全領域進行投資布局。 運營商們也不甘示弱。兩月前,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企業家高峰論壇上談到5G時代的數字化變革時表示,網絡信息安全一直是廣大用戶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中國電信始終把網絡信息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并作為5G建設的核心要素來布局。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也表示,要持續支持網絡安全關鍵技術手段建設,積極開展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重點領域網絡安全技術研發布局,構建多領域、多層次的網絡安全創新技術體系,不斷提升核心技術創新和保障能力。 并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54%的5G連接將來自亞太地區,而中國將成為最大的5G市場。與此同時,帶來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也將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毫無疑問,當下我們正處于一個將自己完全暴露在互聯網下的狀態,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被互聯網所洞察。誠然,數字化生活不可避免,5G之后,我們的生活也將更智能。在萬物互聯、人機共生的生活狀態下,我們只能迎難而上,在正視網絡信息安全的同時也尋找其中的商業機會。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有驚喜! ▼ 文章同步平臺 一鳴網丨百家號丨澎湃丨人民日報 藍鯨TMT丨界面丨天極網丨艾瑞網丨和訊 網易丨搜狐丨鳳凰丨騰訊丨新浪丨大魚號丨一點資訊 今日頭條丨招行社區丨雪球丨微博丨知乎 今封面號丨趣頭條丨快資訊丨等百家媒體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