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哦。 安息雖然也是強國,但是在漢朝面前還是稍遜一籌。首先,安息國境內多山,適宜居住的平原地區(qū)不算很多;第二,無論是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安息都比不了漢朝。 直到西漢初年,華夏子民認為世界是由二元構成的,除了華夏外,只有北方的胡人,也就是討厭而又強大的匈奴。漢武帝和大臣們雖然知道在秦國的西邊,應該還有一個大月氏,但仍把其歸為胡人。 為了一同打擊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尋找那個大月氏。沒想到張騫這一去就是十年,帶回來的消息更是震驚朝野。大月氏已遷往極西之地,而西域縱橫數(shù)千里,有數(shù)十小國,且大多與匈奴敵對,大漢在西域完全可以大展手腳。 在西域的更西之處,還有一個疆域、人口均不亞于大漢的國家——安息帝國,歐洲人稱其為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建國于公元前247年,比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還要早一些。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數(shù)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屬小大數(shù)百城,地方數(shù)千里,最為大國。 安息帝國起源于伊朗高原,是個奴隸制國家,曾與古羅馬帝國打過很多仗。古希臘時代的波斯騎兵以騎射為主,經(jīng)常敗于重裝步兵之手。而安息帝國則以強悍的重甲騎兵聞名,沖擊力驚人,普通步兵遠非其對手。 古羅馬帝國多次對其發(fā)動遠征,大多無功而返,還賠上了好多執(zhí)政官和貴族。連鎮(zhèn)壓奴隸起義的克拉蘇,也是死在與安息的戰(zhàn)爭當中,據(jù)說他死于衷愛一生的黃金,形狀極慘。 安息帝國的位置非常重要,正好處于古絲綢之路上,一端連接漢朝,一端連接羅馬帝國,再加其本身擁有的龐大市場,很快就成為連接歐亞兩洲的商貿(mào)交易中心。 安息帝國在鼎盛時,除了伊朗高原外,還統(tǒng)治著如今的阿富汗、印度西北部,以及兩河流域。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并列為當時的四大強國之一。 張騫第二次再出使的時候,專程到達安息,拜訪其君主,達成了開辟貿(mào)易通道的協(xié)議,絲綢之路就這樣繁榮了起來。安息帝國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做起了買賣,凡是過安息境內交易的絲綢商一律需要繳稅。 絲綢是當時羅馬帝國從中國進口的最昂貴的貨物,而且貿(mào)易量也很大,安息靠著絲綢交易稅大賺一筆。除了絲綢,安息本地盛產(chǎn)香料和香水,還有一些中原少見的水果與動物,漢朝商人路過安息時,少不得買一些香料帶回去,安息又能再撈一筆。 看到中國的繁榮后,很多安息民眾隨著商隊來到中國淘金,更有人打起了“移民”的主意。而中原王朝從來不排斥這些外來的商人,安排他們聚居在甘肅一帶。 不僅是普通老百姓選擇移民,就連安息國的皇親國戚也會選擇到漢朝居住。本該繼承大統(tǒng)的安息太子放棄諾大的帝國,將國家交付給叔父,自己則選擇出家為僧,獻身于傳播佛法的大業(yè)。 公元147年,這位安息太子萬里迢迢來中國弘法。很多安息甘心情愿地跟著太子一起到了中國,并且定居了下來,他們主動學習漢語,積極融入到漢朝的社會生活中去。 為了方便與中國人的交流,他們將自己的姓氏改為安,以紀念祖國安息。這位太子也一樣,給自己取名叫做安清,后世也稱其為安世高大師。 后來,這位安清和尚苦心悟道,終成一代高僧,不愛王位愛古佛,還不遠萬里來中國傳教,在整個歷史上也算是極其難得的。比后世那個皇帝和尚兩不誤的梁武帝,顯然更值得尊敬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安息國民一開始聚居的區(qū)域在甘肅,隨著人數(shù)的不斷增加,再加上遷徙謀生,安息國民幾乎遍布全國,他們不斷生存繁衍,逐漸和中華民族交融在了一起。 現(xiàn)在,我國一部分姓安的人可以追溯到當年安息國的后裔。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是鮮卑安遲部或唐朝“昭武九姓”后裔,有不少是當年那些安息人的后代。 安息人大概是中國接待的第一批外國移民,緊隨其后的粟特人、阿拉伯人、猶太人等等都走上了相似的道路。連最難同化的猶太人,最后都被完全融合,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安息帝國是一個以游牧為主的民族,國家治理水平比漢朝、古羅馬要差一些。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對抗,安息帝國持續(xù)衰落下去,再加上內部爭斗日益激烈,終于在公元226年滅亡,取而代之的是薩珊波斯。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
|
來自: 新用戶41015886 > 《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