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的杜鵑紅 童金喜||湖北 2020年4月,又是杜鵑花開時節,湖北武漢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此時此刻,我不由自主地憶起大別山麓漫山遍野的杜鵑紅,是那樣地鮮翠欲滴,耀人眼目。 每年踏青春游時,你選擇到哪去玩,或許是件快樂并煩惱著的事。那一日朋友盛情邀我去麻城看杜鵑時,我是不以為然,甚而有點嗤之以鼻后不屑一顧的。 天空杜鵑鳥飛過且高聲放歌時,恰逢杜鵑花季盛開。不知什么時候,人們已把杜鵑花紅的顏色演繹成了杜鵑啼血的故事。教科書上留下的描述和記載,先入為主地占據了我頭腦里有限空間。在我記事起,杜鵑花她就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我也一直是這么認為的。韶山的杜鵑,井岡山的杜鵑,歲歲年年如期盛開,我先后慕名前去看過多回了。對其它地方的杜鵑花,我哪里還提得起興致呢,只能從鼻孔里發出哼哼聲來。 記憶中《我愛韶山的紅杜鵑》曾讓我熱血沸騰,杜鵑的形象烙印在腦海里,就像是留下的雕刻痕跡,不可磨滅。“韶山的杜鵑像烈火,韶山的杜鵑像朝霞,韶山的杜鵑像鮮血……” 從韶山到井岡山,電影《閃閃的紅星》里一首《映山紅》歌曲,早已演繹成井岡山紅歌的經典曲目了。杜鵑花也是井岡山市的市花,井岡杜鵑花開時,綠色的灌木叢中,那一簇簇紅色、粉色、白色的花兒,漫山遍野,隨風搖曳,讓人游目騁懷。 我們湖北麻城龜峰山,春天杜鵑花開紅似海。“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這是對大別山春天最好的寫照,龜峰山風景區杜鵑花集中連片面積達10萬多畝,據傳樹齡均在兩百年以上。因面積大、年代久、密度高、品種純、花色美,而冠絕天下。2010年中國花卉協會授予麻城市為“中國映山紅第一城”。 來到紅色大別山的龜峰山,看看這里十里長廊的自然杜鵑,確實讓我震撼了。 拽文即興賦打油詩一首,《龜峰山賞杜鵑》:“昔日學友廿多人,相約麻城踏花行。清晨靚妝邁出門,一路歡歌笑不停。中午喝茶龜山頂,漫山杜鵑把客迎。誰言四月芳菲盡,怎敵三世同窗情。” 湖北麻城杜鵑花是平生見到過的杜鵑分布最集中,林分結構最純,種群面積大,樹齡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跡。真可謂麻城杜鵑甲天下,不愧“中國杜鵑第一山”的稱謂。 于是詩興更濃,就又有一首《龜峰山賞杜鵑》:“同學相邀麻城東,登山賞花意興濃。美女帥哥攜幼童,緊追慢趕不放松。照相攝影留笑容,聚會聊天樂無窮。松柏杜鵑綠映紅,只緣勝景在此峰。” 還記得2017年“五一”前的周末,我們來此登山賞花,網紅景點假日里登山客蜂擁而至人滿為患。想起那一日我們上午十一時到達,直等到下午三點,才坐上那上山的纜車,徒步登山的人早已在山頂上賞足了杜鵑,拍照無數讓人艷羨。 據說喜歡杜鵑的人都是純真無邪的人,杜鵑花代表著對于愛情的喜悅,它總是開得熱烈,開得燦爛,有著一往無前的美感。杜鵑花別名映山紅,它被叫做是花中西施。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滿山鮮艷,就像彩霞映照在整座山上。 唐代詩人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詩:“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在龜峰山的碑碣刻石,被永久地保存。 一般來講,大多數景區里石刻文字多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筆力遒勁,珠圓玉潤,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同時,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弘,或為名家手筆,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厚重的人文內涵。 上首詩中的 “似”和“是”兩個字讓人忖度,我在這里糾結了很久,到底是哪一個字呢?我想好好的考究一番。當初景區里寫這字的人,他們為什么沒有深究這個問題,我也搞不懂了,此刻無法用心去考證,終是留下些許的遺憾。 整座龜峰山被譽為“第二廬山”,景區標志性的奇特勝景是那神奇的龜峰,是神秘宇宙恩賜給人類的自然瑰寶,它神形絕酷一只翹首蒼天的巨形神龜,堪稱世界地質奇跡,被賦予“天下第一龜”的美譽。 龜峰山景色迷人,是鄂東著名的游覽勝地。身臨其境,欣賞引人入勝之美景,不虛此行的情感油然而生。 我們愛韶山的杜鵑遍地開放,是因為它是用烈士鮮血染紅;我愛井岡山的紅杜鵑,因為它播下燎原的革命火種;我愛今日大別山麻城的紅杜鵑,因為它有紅色的基因,更重要的是現在成了人們游樂休閑的網紅打卡之地,給人們帶來愜意無比的美好生活。 大別山的杜鵑花海,如今不僅會讓人想起火紅的旗幟,還會想起烽火歲月戰士的鮮血,更使人領略到大自然的壯美奇觀,感受到一種尊嚴和驚艷之美。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仿佛在用一種儀式去迎接抗疫英雄的歸來。 插圖/網絡 作家簡介 童金喜,籍貫湖北黃岡,教師職業,武漢臨空港作家協會會員。讀大學時開始逐夢文學,主要有小說、散文、隨筆作品散見于《長江叢刊》《長江日報》《武漢作家》《文化報》《武漢人才報》《班主任之友》《東西湖》等報刊,出版詩文《種瓜得瓜》(團結出版社)。2018年起在全國十多家微信公眾平臺推文。 長|按|二|維|碼|關|注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 王 鵬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編審:孟芹玲 何愛紅 孔秋莉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