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系精編經典中國通史之《隋唐史話》連載19(點擊看上篇),歡迎收看。 在唐朝,宦官專政有一個歷史過程。早在唐初,不許宦官參與政事。唐中宗時期,宦者人數增至千人,大宦官開始干政。開元末期,宦官人數達3000余名,其中五品以上者有1000余人,有些人并取得三品將軍的職位,其中高力士和楊思勖最受重用。 楊思勖多次奉命出征南方少數民族,加驃騎大將軍(從一品),封虢國公,打破了唐初以來宦官不得登三品的慣例。 高力士親侍皇帝,更受寵信。開元末年,凡大臣奏疏,須經高力士過目,朝中小事皆由高力士處理,只有大事才奏請玄宗。李林甫、安祿山、高仙芝等人取得將相地位,都是高力士的引拔。 所有宦官都聽高力士的指揮。高力士就是唐玄宗權力的化身,太子稱他為“二兄”,諸王公主呼他為“阿翁",駙馬呼他“阿爺"。高力士資產殷富,甚至超過王侯。京城內外良田甲第,幾乎有一半是宦官所有。 除了高力士以外,另有一些宦官還擔任監軍,他們的權力很大,所到之處,任意勒索。 至德元載(756),李亨即皇帝位,即唐肅宗。他更加信任宦官,這就使宦官權勢進一步擴大。當九節度使討伐安慶緒時,朝廷不設置統帥,而以大宦官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使,九個節度使受他節制,結果打了大敗仗。 唐肅宗是李輔國擁立的。這個大宦官內掌玉璽符命,外管禁軍,朝廷所有制敕,須經他押署,然后實行。宰相和各部尚書有事陳請,定要先告李輔國,然后才能上報皇帝。 李輔國驕橫專恣,沒有人敢公開反對他。宰相李麟、苗晉卿,都因為不能逢迎李輔國,相繼去職。李峴、李揆當宰相時,見到李輔國時行弟子禮,尊李輔國為五父。 后來,李峴彈劾李輔國專權亂政須加栽抑,肅宗疑信參半。李峴因為得罪了李輔國,只當了一個月宰相,就被李輔國誣陷,貶為蜀州刺史。 李輔國不僅廢立宰相,還逼死皇帝,殺戮皇后。寶應元年 (762),李輔國趁肅宗病重殺了張皇后和越王系。 李輔國殺了皇后和親王以后,和宦官程元振同入飛龍殿,請太子素服,出九仙山,與宰相見面,說明肅宗宴駕。第二天,在兩儀殿給肅宗行葬禮。 幾天以后,太子臨朝聽政,這就是唐代宗。李輔國自命為定策功臣,從此越發專橫。李輔國對代宗說:“大家但居禁中,外事自有老奴處分。” 代宗聽了,心里也不舒服。但是,由于李輔國手握兵權,不便指斥,只得表面上尊禮,稱他為“尚父”,事無大小,都須經過李輔國;甚至朝臣出入,必須先到李輔國處取得諒解。 李輔國狂妄自大,忘乎所以,后來擔任中書令,加司空銜。 由于李輔國極端猖狂,直接威脅唐代宗的安全,于是代宗利用另一大宦官程元振殺了李輔國。程元振任驃騎大將軍(從一品),宦官仍然獨攬大權。 到唐德宗時期,由于德宗剛愎自用,猜忌大臣、宿將。特別是經過“奉天之難”以后,更加相信自己的家奴。任命大宦官霍仙鳴、竇文場為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從此十余萬禁軍由宦官指揮,他們的權力更加強大,為唐后期宦官挾兵權把持廢立大權的局面開了方便之門。 德宗以后,順宗、憲宗和敬宗,都是死于宦官之手。 唐文宗時期,大宦官王守澄掌權,他目無天子,為所欲為。 文宗利用李訓、舒元輿等設計毒殺了王守澄。唐文宗認為李訓有功,任命他和舒元輿、王涯為宰相。 李訓、舒元輿等取得勝利以后,擬定一個徹底消滅宦官的計劃。太和九年(835),任命大理卿郭行余為邠寧節度使,戶部尚書王璠為河東節度使,部署他們大量招兵,壯大自己的力量。又任命刑部侍郎李孝本為御史中丞,以太府卿韓約為金吾大將軍,直接掌握首都及宮廷防衛權力。 這些人都是李訓的親信,分別安置在要害部門和地區,為內外夾擊,一舉消滅宦官集團做好準備工作。 這年十一月的一天,唐文宗在紫宸殿上朝,百官魚貫入宮,依班序而立。金吾大將軍韓約匆匆入奏說:“在左金吾廳后面的石榴樹上出現了甘露,這是天降吉祥的征兆。如果不是陛下圣明感動上天,不能得見甘露。” 說完以后,韓約手舞足蹈給皇帝叩頭。宰相李訓、舒元輿也率百官拜賀,并且請皇帝立即親自觀賞。文宗欣然同意,于是坐上龍輦出紫宸門,升含元殿。先叫李訓去看看,他很長時間才回來。 李訓說:“甘露已經看不清了,但暫時不必宣揚出去。” 唐文宗說:“有這樣的事嗎?”他示意叫宦官仇士良、魚弘志等率領宦官前去探視。 李訓召集郭行余、王璠等,入殿受詔。王璠嚇得全身哆嗦,不敢前去。只有郭行余受命招募的親兵數百人,攜帶武器等候在丹陽門外。 李訓召集這些親兵,部署殺宦官的計劃。河東兵陸續進京,唯獨邠寧軍卻觀望不前。 仇士良等進入金吾廳,正好遇見韓約,并發現韓約神情緊張。仇士良驚訝地問道:“將軍為什么這樣緊張?”話還沒有說完,忽然看見金吾廳里風吹幕起,里面藏著甲兵,于是仇士良慌忙往回跑,進了含元殿,他氣喘吁吁對皇帝說:“宮里要發生暴亂了!” 李訓等看到仇士良向含元殿方向跑去,急忙招呼金吾衛士,對他們說:“趕快到含元殿保衛皇帝陛下,進去以后,每人賞錢一百緡。” 金吾衛士剛要登含元殿,大宦官仇士良眼明手快,急忙令宦官抬著皇帝從殿后出去。 李訓上前攔住轎子,對文宗說:“臣奏事未畢,請陛下暫時留步。" 仇士良怒氣沖沖地說:“你們在宮里布置武裝,要謀反嗎?“ 文宗說:“這不可能。" 仇士良根本不聽,搶步向前來打李訓,被李訓推倒。隨后李訓從靴子里拔出匕首,要刺殺仇士良,被宦官攔住。仇士良被搶走。 這時,羅立言率京兆邏卒300余名從東面趕到。李孝本率御史臺從人200余名從西面趕來,并會同金吾衛士,登殿殺宦官10余人。 仇士良令宦官在外面抵擋,自己引文宗走向宣政門。李訓在后面追趕,宦官郗至榮截住,把李訓打倒。 宦官把文宗抬到宣政門。等李訓掙扎著站起來,宣政門已緊閉。 李訓知道鎮壓宦官的計劃已經失敗,急忙換上從吏的綠衫,化裝出宮。郭行余、羅立言、王璠也各自尋找藏身之處。 宰相王涯、賈餗并沒有參加李訓消滅宦官的計劃,他們看到殿中發生變亂,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倉促之間回中書省,聽候消息。 宰相舒元輿也趕到中書省,假裝不了解情況。他對王涯說:“究竟是什么人叛亂,目前不清楚,我想皇帝陛下總要開延英會議,召集我們研究的。” 停了一會兒,快午飯了,忽然有人進來報告說:“左神策軍副使劉泰倫等,帶著一千多禁軍從閣門殺出來。" 舒元輿因參與密謀,聞報先逃,王涯、賈餗也跟著走出中書省。中書門下省的金吾衛吏卒千余人,也都向外跑。此時禁軍趕到,被砍死六七百人。 大宦官仇士良,又分兵掩閉宮門,橫加屠戮。所有諸司吏卒,及附近商販,都慘死在宦官刀下,尸體狼藉,遍地朱紫。 同時,大宦官又派騎兵千余人,追捕逃人。宰相舒元輿、王涯都被禁軍捕獲,各加僚拷,施以酷刑。 禁軍大興打伐之際,坊中地痞流氓偽托禁軍,乘勢騷擾,殺人越貨,互相攻劫,擾亂了一夜。第二天清晨,百官上朝,日出以后才打開建福門。 宮城內外戒備森嚴,禁軍全副武裝如臨大敵,朝官只許帶一名隨從。文武百官屏住呼吸慢慢前進,走到宣政門,只見大門禁閉。等到開了宣政門,進了大殿,唐文宗坐在紫宸殿。 唐文宗見沒有一個宰相上朝,便對宦官說:“宰相王涯等為什么不上朝?” 宦官仇士良說:“王涯等謀反,已逮捕下獄。”說到這里,把控告王涯謀反的狀子及有關“罪證”呈上。 文宗接過來略看一下,敕令鄭覃、令狐楚等上殿,把仇士良誣告王涯的狀子給他們看,并且流著眼淚說道:“這是王涯的手筆嗎?他如果真要謀反,定要正法。”于是敕令令狐楚、鄭覃為代理宰相,并且叫他們起草詔令,宣告李訓等罪狀,但用語模棱兩可,仇士良看了,很不滿意。 仇士良討厭令狐楚,于是提拔李石任宰相,和鄭覃共同輔政。 當時中央各部門主要官員已安排就緒,但是長安城內的秩序仍然混亂,流氓打手夜間繼續劫掠。神策軍將楊鎮等各率500人,分屯通衢,打鼓警眾,嚴禁搶劫,并殺戮首犯10余人,從而使首都社會秩序暫時安定下來。 過了幾天,仇士良令禁軍300余人,挑起李訓的人頭,押著舒元輿、王涯、郭行余、羅立言、李孝本等,游街示眾,然后把他們推到獨柳樹下,全部斬首。他們的親屬,無論遠近,也一律處斬。 這就是“甘露之變”。從此以后,大宦官仇士良等氣焰益盛。上挾天子,下凌宰相,唐朝政治更加腐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