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氣喘、咽干、咳嗽、大便稀溏,寒熱錯雜,老中醫用了一個流傳千年的古方加減。 我有一位肺癌患者,有氣喘病史2年,活動后加重,且伴有咳嗽少痰、咽干、納差、大便糖稀、時有腹痛等癥狀,患者舌質紅,苔薄黃,脈細弦,再結合癥狀,辨證為寒熱錯雜。寒熱錯雜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時出現寒證和熱證,呈現寒熱交錯的現象,從而引發各種癥狀,如咽干、大便溏稀等。 在此案例中,我選用的是烏梅丸進行加減,其中烏梅性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之功,而且現代實驗及藥理研究表明烏梅具有抗腫瘤作用;川連、黃苓味苦性寒,清熱燥濕解毒;又腫瘤患者多有氣滯、痰濁、毒熱、瘀血,故加陳皮、佛手行氣除滯;再以丹參、赤白芍活血養血化瘀,茯苓、白術、法半夏健脾化痰和胃;蘇葉、尊苗子、炙麻黃、杏仁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患者納差,加炒山楂、炒二芽、炒神曲、炒雞內金健脾開胃;加白花蛇舌草、重樓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抗腫瘤;最后,生甘草調和諸藥。服藥后患者癥狀改善明顯,氣喘、咳嗽明顯減輕,大便恢復正常,腹痛無,納可,咽不干。 此案中方劑烏梅丸是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治療厥陰病的方劑,起初只是用于治療蛔厥、久利疾病的,后世醫家將其應用范圍擴大,臨床上只要見到上熱下寒所導致的頭痛、心煩、口干咽燥、腹痛、下痢、嘔吐、手足厥冷等疾病均可應用。 其次,烏梅丸作為厥陰主方,獨具斂肝熄風之功效,可以從肝治肺。因為該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熱于一體,不僅以辛甘助陽、酸苦堅陰、溫清互用而能夠調理陰陽,平定寒熱,非常適合該患者,故選用此方,事實也證明效果顯著。 #我的門診故事##非常病例# |
|
來自: 沙澧閑人個人館 > 《肺及呼吸系統,咳,喘,癌及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