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復圖書館坐落于陜西南路235號,為全國一級圖書館,藏書40余萬冊,年均服務人次50余萬。主體建筑為始建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明復圖書館,副樓是由美籍華人關康才捐贈的樂樂圖書樓。2004年底經實施改擴建工程后,形成以“明復樓”為中心,“樂樂樓”、“會心樓”左右映襯,風格獨特的建筑群。圖書館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明復樓”見證了中國科學社的歷史,這里還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誕生地。 為2005年被市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優秀歷史建筑
 陜西南路235號明復圖書館奠基孫科題字
陜西南路235號劉敦幀設計。占地面積1629平方米,建筑面積1560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1929年建,整體為現代派風格。形體簡潔,立面構圖嚴整。二層以上腰線和檐口做幾何花紋樣裝飾。主入口裝飾豐富,且裝飾紋樣具有明顯的東方特征。








位于明復圖書館園內的胡明復銅像。 胡明復,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來上海就讀于南洋公學,清宣統二年(1910年)后赴美留學,畢業前夕與趙元任被推舉為美國科學學術聯誼會會員,并籌創科學社和創辦《科學》雜志。畢業后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專攻數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厣虾:?,任教于上海大同大學,兼任國立東南大學、南洋大學教授。他是我國第一位以數學論文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數學家,其博士論文《具有邊界條件的線性積分——微分方程》,發表于《美國數學會會刊》。民國7年(1918年)7月學術界成立了科學名詞審查委員會,他與其它幾位數學家審定了幾何、代數、微積分、函數論等數學分支的名詞。民國13年被商務印書館聘請兼任數學函授社主任,主持編寫了一批普及性的數學書籍,為中國的數學傳播事業做了基礎性的工作,他還編寫過微積分、高等分析方面的教材,翻譯過《科學大綱》等普及性的科學書籍。民國16年6月12日,溺水而死。為紀念他,當時教育界籌建了“明復館”(上海盧灣圖書館前身)。
民國26年中國科學院在上海建明復圖書館(今陜西南路盧灣區圖書館)以志紀念。 我國以攻讀數學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參與創建了中國最早的綜合性科學團體中國科學社和最早的綜合性科學雜志——《科學》。 樂樂圖書樓 
 “明復樓”內設圖書借閱部、“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舊址陳列室”等服務窗口,可為讀者提供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圖書借閱、公共書目查詢等服務項目。 “樂樂樓”內設報刊借閱部、多媒體網絡教室等服務窗口,可為讀者提供中文期刊全文檢索,龍源電子期刊閱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服務項目 “會心樓”內設文學藝術沙龍、外文資料閱覽室、書畫資料閱覽室以及收藏明清古籍善本孤本的古籍資料室等?!皶臉恰钡墓δ芏ㄎ挥跒樽骷?、藝術家、企業家及社會各界著名人士搭建切磋、探討文學藝術的平臺,已初步形成文化名人聚集的會所。 多年來區明復圖書館不斷開拓服務領域,形成了各項特色服務。家庭讀書活動經過十余年的開展,已發展了三萬多戶家庭讀書戶?!白x書樂之友聯誼會”已成為圖書館連接讀者的紐帶,為培育優秀讀者發揮了積極作用。出版的《讀書樂之友》報、《文化傳真》等文摘資料,是該館傳播信息的主要渠道。
我的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