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東西我們每天一定會吃? 鹽! 沒有鹽,食物就淡而無味,就連鮮味也減了幾分。 鹽天天吃,但是你真的選對鹽,吃對鹽了嗎? 一進到超市,無碘鹽、加碘鹽、低鈉鹽、營養強化鹽、竹鹽、海鹽等各種各樣的鹽就映入眼簾。可別小瞧這再日常不過的鹽,吃不對,那可是有大問題! 加碘鹽字面意思就好理解,是加了礦物質“碘”的鹽,而普通的食鹽則不含碘。之所以有加碘鹽,是因為過去很多人因為缺碘而患有甲狀腺疾病,所以國家出臺了相關標準,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補充碘,預防甲狀腺疾病發生。 但是,經濟越來越發達,不少地區碘其實不缺乏,所以要不要選擇加碘鹽,還得根據個人情況來。 有甲狀腺疾病的人,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加碘鹽或者無碘鹽哦。懷孕中期碘的攝入需要增加,可以多吃一些加碘鹽。 低鈉鹽除了碘鹽外,還有一個常見的就是低鈉鹽。食鹽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含量占到97%以上,少鹽=少鈉,低鹽=低鈉,過多攝入鹽/鈉會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所以少鹽進一步的可以理解為就是讓你少攝入鈉,而低鈉鹽就是鈉元素含量比較低的食鹽,對于控制鈉攝入很有幫助。 低鈉鹽,鈉含量在70%左右(QB2019-2005),比較適合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從預防高血壓和保護心血管來說,也建議大家選擇低鈉鹽。 在加工中為了降低鈉的濃度,最常見的就是用氯化鉀來代替一部分氯化鈉,所以低鈉鹽中鈉含量低,鉀的含量就高了。 低鈉鹽中鉀的含量一般在10%~35%(GB2721-2015)。這個量對正常人沒有問題,不過,有部分人群就不適宜吃低鈉鹽了,特別是腎功能不正常的,或者在服用一些會影響鉀離子排出的降壓藥的人,吃入過多鉀可能會引起高血鉀癥,出現心律不齊、嘔吐、肌肉乏力等癥狀,因此有腎疾病的人不宜吃低鈉鹽。 還有一些人也不適宜吃低鈉鹽,不知道大家買低鈉鹽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包裝上的這一行字: 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不適宜高鉀攝入的人群應慎用。(GB2721-2015) 下次買低鈉鹽,不妨注意看一眼~ 雖然低鈉鹽的鈉含量比普通鹽低20%~30%左右,但是,也不是你能肆無忌憚放肆吃厭了!即使吃低鈉鹽,最好還是依照每日推薦量少于5g鹽來攝入,高血壓患者甚至可以限制到每日3g哦。 營養強化鹽這種鹽是添加了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能夠在吃鹽同時,補充身體中微量元素的鹽。這種鹽,特別適合營養缺乏地區的人食用。 不過,對于營養狀況良好的人來說,雖然這種營養強化鹽比普通鹽富含更多營養,但與其靠吃鹽來補充這些微量元素,不如多吃蔬菜水果、肉和大豆,不管吃什么樣的鹽,最關鍵的健康飲食方法,還是要在于日常均衡膳食,注意營養搭配。 風味鹽有些鹽具有別樣的風味,比如竹鹽、菇鹽、湖鹽、海鹽、巖鹽等等。其實這些食鹽在營養方面沒啥區別,本質都是氯化鈉,味道都是咸咸的而已。 哪怕有一些礦物質的差別,可能還沒有你多吃和少吃蔬菜水果來得區別大。 粉紅色的玫瑰鹽,因為據傳是開采自喜馬拉雅山附近,因此又叫喜馬拉雅鹽,會呈現天然的粉紅色,還要歸功于其中的鐵元素,但其實這種鹽不僅價格不菲,還不適合日常烹飪,不如做燒烤或腌制來得更合適。 像某些日式料理店,或者進口超市里賣的芥末鹽、咖喱鹽、抹茶鹽、芝麻鹽、山椒鹽、柚子鹽等等,其實都屬于風味鹽,只是口味差別,可以作為菜肴的調劑,賦予食物另一番風味,但是日常選擇食鹽,我們還是更推薦從個人需求出發,在無碘鹽、加碘鹽、低鈉鹽中選擇一個即可。 總結選擇食鹽時,關注2點即可,鈉含量、碘含量,其次根據自己的特點去選擇。 無碘鹽 適合患有甲亢或甲狀腺疾病的人,或者遵醫囑需要控制碘攝入量時,可選擇“無碘鹽”。不要自己判斷,最好是先咨詢醫生,一旦碘攝入不足則會引發碘缺乏病。 加碘鹽 適合孕婦、哺乳期女性,以及根據醫囑需要增加碘攝入的人群。 不適合甲狀腺病患者、高碘地區居民。 低鈉鹽 適合想預防或者已經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適合腎功能不全、低血鈉、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者或正在使用保鉀藥物的人群。 鹽沒有好壞,選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撰稿 | 辣不斯基 排版 | 小魚兒游 美句分享:鹽于律己,甜以待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