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王麗娜 體檢不但有用,還要重視常常會有腫瘤患者問醫生,我年年體檢癌癥標志物、胸片,為啥還是肺癌晚期?查出肺小結節就像揣著定時炸彈,它是不是就是肺癌,您讓我一年復查一次會不會時間太長了?有沒有更先進的手段看它的良惡性?有時,質疑慢慢演變成“體檢無用論”。真的無用嗎,本期節目“肺腑支言”——世界肺癌日專場專家們會告訴您,原來這都是您的體檢出了問題!或者是體檢項目沒選對,或者是檢出的小端倪沒有管它,繼續發展成了大問題。 本期做客直播間的是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教授和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分會前任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療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強教授。 “肺腑支言”在線欄目是由《醫師報》和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為以支修益教授為代表的專業科普達人,打造的一檔針對呼吸疾病防治的科普節目。本檔節目自2020年8月開播兩期以來,共有四大平臺50多萬觀眾在線觀看,獲得了業內和公眾的一致好評。 胸片換低劑量螺旋CT,肺癌檢出幾率高2倍體檢是早癌發現的重要手段,早癌在體檢中可發現70%-80%,而門診中僅發現20%,所以每年的體檢非常重要。在我國每年參加體檢的有6億人,70%以上參加單位組織的體檢,一般體檢套餐中是胸部X光片,胸片的優點是便宜,但是缺點也很明顯,無法發現肋骨后、心緣旁、膈肌角處小于1厘米的肺內小結節。 所以,以胸片作為肺癌篩查工具顯然不夠。中國和美國的指南都推薦使用低劑量螺旋CT作為肺癌篩查工具。曾強教授介紹,在他們中心牽頭進行的一項8萬余人的大樣本研究顯示,低劑量螺旋CT比X光胸片肺癌檢出率高兩倍。 那么,什么樣的人需要做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答案是,肺癌高危人群。 指南中,參加年度低劑量螺旋CT篩查的個體為年齡介于 50-74 歲之間的吸煙者,至少有 20 包/年吸煙史,如已經戒煙則戒煙時間不得超過 5 年。除此之外,支修益教授強調,高危人群還應該包括長期接觸三霾五氣者,“三霾”即室外的霧霾、室內的煙霾和內心的陰霾。“五氣”即指室外大氣污染;室內空氣污染, 包括煙草煙霧煙氣、廚房油煙氣、房屋裝修裝飾材料揮發性有機物的污染,長時間愛生悶氣導致的“心理污染”。 曾強教授強調,慢阻肺和肺纖維化等疾病也是肺癌發生的高危因素,也應該定期查肺癌。 專家貼心話: 1、沒做過胸部CT的,有高危因素者,要給肺部留個“底版”,未來肺部有不好判斷的情況可對照; 2、肺癌高危者每年體檢可申請,將胸片檢查升級為低劑量螺旋CT; 3、炒菜盡量別炒出油煙,開油煙機、戴口罩。 癌癥標志物換肺癌七抗體檢查對普通人更有意義體檢中另外關于癌癥的指標是CA125、CA199等癌癥標志物,但要明確的是,它們并不是肺癌篩查標志物,而是隨訪指標,也就是體內腫瘤比較大時產生的這些標志物,可用來監測腫瘤治療的效果。 高危患者推薦肺癌七抗體檢查,這些指標是腫瘤包塊形成之前,就可在血液中反映出來,是肺癌預測指標。七抗體檢查和低劑量螺旋CT先后沒有統一規定,隨著檢測手段價格的降低,兩種方式都是可及的。七抗體檢查能比CT提前4-5年檢測出腫瘤疾病,具有明顯的預警效應,尤其是針對4mm-20mm的結節。CT對于早期中央型肺癌、肺門增厚或結節樣、肺結核疤痕等容易出現漏診,但七種自身抗體檢測聯合低劑量螺旋CT有97%的陽性檢測率。 結節90%都是良性,我的是嗎?隨著CT靈敏性升高以及新冠肺炎CT檢查人數增加,被識別出有肺部小結節的人數也增加。90%以上首次發現肺內小結節都是良性,不會引起特殊不適,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無需擔心。 小結節是良是惡,需要醫生應通過其發生位置、大小、邊界、密度等判斷,還要對照以往結果進行動態評價。再結合肺癌七抗體進行評估,如果確定是早期肺癌,微創手術切除后,5年生存率近100%;大部分結節不需手術,只需定期觀察,進行健康管理。 專家貼心話: 一個合適的、個性化的體檢,一定對大家健康是有幫助。另外查出問題一定#要管,只查不管等于沒查。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肺癌日,中國抗癌協會作為國際抗癌聯盟的會員單位之一,自2008年開始在中國舉辦世界癌癥日活動。2021年的活動主題為:“關愛患者,共同抗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