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野一雄簡介:1905-1976,日本著名漢方醫家、醫史學者,主要著作有《傷寒論金匱要略解說》《漢方入門講座》《漢方處方集》《新撰類聚方》《日本醫學史》《漢方醫學大系》等。 今年的感冒 賀屋恭安的《好生緒言》載:某年的傷寒,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證很多。森立之的《傷寒論輯義筆記》亦赫然有錄:文政五年(1822年-譯者注)的疫痢均用大柴胡湯。這些都在講述著關于傳染病類型的事情。去年的感冒,我經治的病例幾乎都是虛寒證,選用附子、干姜配伍的方劑迅速治愈,葛根湯證等一例也未見到。 第1例 58歲,看上去體格較好的男性。3天前患感冒,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未見好轉,體溫37.1℃,脈搏80次/分,脈略浮,按之底部無力。無頭痛項背強咳嗽足冷等。因無自覺癥狀、脈浮弱,給予真武湯1日量,遂痊愈,赴關西旅游。 第2例 51歲女性,平素體溫為35.5℃,今發熱至38.0℃,伴惡寒、頭痛、腹痛等。脈沉弱數,腹部軟弱,可見卵巢摘除術疤痕。貧血性消瘦體形。 由脈沉弱而判斷為里寒而表之假熱證,投予四逆湯(甘草3.0,干姜2.0,白川附子1.0)2日量,遂痊愈。 第3例 7歲女孩,既往發現肺浸潤,這次患感冒已2周未上學,發熱38.2℃,有咳嗽、頭痛、身痛,脈浮弱數。 據脈象與身痛,投予桂枝附子湯2日量,遂熱退,僅遺留些微咳嗽。 第4例 41歲女性,訴右踝關節外側腫脹疼痛,步行困難。局部壓痛,周邊有腫脹波動感,脈搏80次/分,脈軟。 據關節痛與脈軟,投予附子湯4日量。服藥后,站立時需要手撐住東西程度的艱難幾乎消失,局部按壓時仍有疼痛,殘留輕度腫脹波動感。脈象略浮虛,改投甘草附子湯(甘草2.0,白川附子1.0,術2.0,桂枝4.0)4日量,腫脹消去,說已可自己去浴池。 我常用的虛寒證感冒藥大致如下。 惡寒頭痛 脈象 桂枝人參湯 + 浮弱 真武湯 - 浮弱 麻黃細辛附子湯 + 沉 四逆湯 + 沉弱、沉遲 對于關節痛、肌肉痛,可使用附子湯、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甘草附子湯等。 我自己感冒,以頭沉重、目眩、食欲不振、脈浮虛為指征,使用術附湯1日而愈。 (譯自《漢方醫學大系》③治療篇,收載入《龍野一雄論經方證治(呼吸系疾病篇)》) 附:“王寧元漢方與腹診譯介”文匯系列 書1,《傷寒派腹診論著選譯(一)》,6萬字,現代漢方大家對傷寒派腹診最具權威性論述。 書2,《龍野一雄論經方證治(呼吸系疾病篇)》,9萬字,龍野一雄先生經方治療呼吸系疾病論著與醫案。 |
|
來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