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野一雄簡介:1905-1976,日本著名漢方醫家、醫史學者,主要著作有《傷寒論金匱要略解說》《漢方入門講座》《漢方處方集》《新撰類聚方》《日本醫學史》《漢方醫學大系》等。 感冒流感醫案九則 1 白術附子湯治療感冒 嘗讀《金匱要略》中風篇“術附湯,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氣補中益氣”條文,便想用術附湯治療感冒。 前幾日,我患感冒,發熱雖不太高,但身體感覺很差,眼睛花且疼痛,食欲一般,脈浮澀。想到是試用術附湯的好機會,便將附子1.0、白術2.0、甘草1.0、大棗1.0、生姜1.0煎煮頓服,服用一次即感覺身體爽快。其后因外出過多,又出現流鼻涕癥狀,但身體感覺良好。作為醫生卻不注意養生出現反復,但僥幸未再服藥就痊愈了。 我自己患感冒經常服用四逆湯、桂枝人參湯等治愈。這次流感,開始時服用西藥,引起明顯胃部不適,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還是用四逆湯治愈。我妻子也患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現心下痞滿,用桂枝人參湯后恢復。 似乎虛性體質者服用西藥感冒藥或阿司匹林容易出現副作用。 曾有對熱退后惡寒脈沉者使用芍藥甘草附子湯導致嘔吐發生的失敗病例。也有曾用桂枝二麻黃一湯獲得良效的經驗。 仍在考慮尋機使用一些方劑治療感冒,如桂枝二越婢一湯、文蛤湯、續命湯、三黃湯、竹葉湯、三物黃芩湯、竹皮大丸等。 2 甘草附子湯治療感冒 80歲女性,膽結石治療中,使用柴胡桂枝湯消除了疼痛,又訴1月10日上廁所時感覺發冷,哆嗦不止,伴輕度頭痛。雖然怕冷,卻光著上身躺在被子里。舌紅干燥,明顯口干舌燥。脈浮澀數。 使用甘草附子湯治療感冒并不罕見,但上身不穿衣服見人者第一次遇到。 使用該方的理由見辨脈法25條之師曰病人脈微而澀云云。 投予1日量而愈。 3 四逆湯治療感冒(1) 患者是我本人,因身體不適勉強去旅行,周日回家后感冒,發熱至37.8℃,脈浮數尚有力,頸項至背腰部明顯拘強不適。考慮為葛根湯正證,服用該劑一次。于是身體感覺忽地暖和起來,濕漉漉地汗液滲出。不巧此時有久違的朋友來訪,便勉強起床交談約1小時,其間未覺惡寒等不適。待朋友走后,再測體溫仍未下降。脈象變得有些收束感,有些弦和浮的樣子。于是考慮調和陰陽疏布津液,服用柴胡桂枝湯后就寢。 翌日早,感覺無明顯不適,體溫36.8℃,便勉強去橫濱的診所上班,打算早早下班回家,躺在被窩里撰寫講義的綱要。到晚上身體感覺不佳,路上風很冷,到家后體溫為37.6℃,多少有些惡寒感,理解為“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當用芍藥甘草附子湯。因為前面服用葛根湯之后,有一定程度汗出且持續,連腳都感潮濕,但身體輕松。所以,一邊躺著,一邊考慮著桂枝加附子湯等,頭腦直奔向芍藥甘草附子湯。但用藥后也未解除惡寒。 周二早上體溫達38.3℃,起床后覺左側眼球發緊,疼痛放射至頭部,一時睜不開眼。將該癥狀理解為眩,服用真武湯,無反應,體溫達38.4℃,但自身感覺并沒有加重。夜間,自己診斷為符合桂枝、附子方劑的脈象,而服用了藥物。翌日早上體溫達38.5℃,開始不安,便請大塚先生來診。我叔父也來看我。胸部腹部均未見異常。他們的意見為,不會是腸傷寒病,處方仍以桂枝附子配伍的桂枝加附子湯為宜。我叔父建議用一次緩瀉劑也許有用。于是服用一次無特別影響的輕量緩瀉劑,至傍晚有2次普通大便,后來出現水樣便。無腹痛,發熱未有下降。 自覺手腳冷嗖嗖,抱著暖水袋舒服些。體溫已超過38.0℃,但沒有發熱感覺,并有貧血,所以這無疑是附子證。無舌苔,是陰證的癥狀。但應該選用哪個配伍附子的方劑呢。診脈,感覺右側稍弦,脈搏為80次/分,相對于體溫來說,脈率偏遲。無論怎樣考慮,都是里有寒的病態,除使用溫熱劑以外沒有別的辦法。 因而與大塚先生商量,作四逆湯(甘草2.0 干姜2.0 附子2.0),僅服用了半劑。此時體溫為37.7℃,1小時后為37.0℃整,再過半小時為37.3℃,脈搏基本同前,可以看出當時很是緊張不安。于是,又服用了所剩的半劑藥物。 體溫由此轉為正常,雖又有1、2次的水樣便,也很快恢復。持續整整三天的不明發熱,用四逆湯利索地解決了。 對于四逆湯的一般印象是,該方劑似乎僅用于發生手足逆冷、腹瀉并且必須向家屬交代病重的危重癥場合。其實并非如此,我在日常治療中頻繁使用該方,應用指征是里寒,脈象既沉又微,或反而浮弱、浮遲。我當時的脈是弦遲,但如果由他人來診脈,也許說成弦細或澀。 脈診重要的一項,就是不要被弦、細等文字所束縛。如緊弦之脈,大黃附子湯也是緊弦脈,但不能因為名稱上一致而選用大黃附子湯。即使小柴胡湯,也可見弦細、遲浮弱、浮細、陽澀陰弦、沉緊、弦浮大等各種各樣的情況,不可以“此即小柴胡湯之脈”進行名義上的判斷。另外,有時在實際脈診時,是浮還是中,是弦還是滑,是芤還是洪,苦于難以判斷清楚。需要參照其他證候,判斷應該取其浮還是應該取其弦,換言之,就是選擇作為浮來解釋,還是作為弦來解釋,該過程并非純粹客觀結果的呈現,而是在判斷選擇上加入了強力的主觀能動。同時不可忘記進行比較,脈象與其他癥狀是相符合,還是相矛盾。 4 四逆湯治療感冒(2) 四十歲女性。發熱39.8℃,主訴惡心、頭痛、腹滿。脈搏90次/分,沉弱。咽、胸、腰部無變化。下腹部膨滿,沿升結腸部位有抵抗壓痛,大便正常,無腹鳴音。 是蛔蟲癥,還是腎盂腎炎,雖考慮多種可能,但最后的診斷仍是感冒。根據脈象和腹滿,投予四逆湯(甘草3.0 干姜2.0 白川附子1.0)1日量。 翌日熱退痊愈。 5 白虎加桂枝湯治療流感(1) 24歲男性。12月20日發熱38.2℃,頭痛,關節痛,脈尺緊。未仔細考慮便給予麻黃加術湯,從根本上便無取效的道理。其結果,脈變大,口渴、頭痛加重前來二診。但熱不寒,骨節疼煩,為陽氣獨發,故投予白虎加桂枝湯,僅1日量便完全治愈。 今年的感冒,由于內外均為熱的原因,麻黃湯、葛根湯之類一次也沒用上。使用白虎加桂枝湯治療感冒、流感,此為首例。 白虎加桂枝湯知母6.0 甘草2.0 石膏16.0 糙米20.0 桂枝3.0 6 桂枝二麻黃一湯治療感冒 4歲女孩,疑似感冒發熱,某醫先給予葛根湯再改為小柴胡湯加石膏,未退熱。邀請小兒專科的某醫院院長會診,診斷為扁桃體炎,治療后仍未解熱。然后邀我會診。 患兒到下午5時左右,就出現發作性劇烈頭痛,惡寒后發熱,體溫可達40.0℃以上,兩側扁桃體均腫大,無紅赤,脈大,口渴。 于是先想到白虎湯,但重新考慮后,覺得這種脈象,石膏不能去除,遂投予桂枝二麻黃一湯。僅服用1次后,下午未再發作。夜間睡眠良好,就此而愈。我懷疑其為腎盂腎炎,但判斷錯誤,仍是單純的感冒。 但并不是每一例都可以1劑而愈,這些病例藥運好。 7 大青龍湯治療感冒 對于大青龍湯或四逆湯,一般印象是作用太強、很不好用。但令人意外的是,實際上這類方劑應用的場合很多,作用也并非甚為劇烈。 七個月的男嬰,感冒發熱40.0℃,有時頭部搖動、喉中有聲音,莫非是腦膜炎,家人很擔心。診察,脈浮數。為解上述煩躁狀態,予大青龍湯三分之一量,翌日體溫轉為正常。 8 白虎加桂枝湯治療流感(2) 24歲男性,約3天前患感冒,服用阿司匹林等感冒藥,又注射青霉素治療,均無效。發熱,體溫38.6℃,初起時腰痛,現在頭痛,無惡寒。 也無咳嗽。 脈大而有力,數。其他無明顯異常。 今年暖冬,氣候異常,葛根麻黃證少,別樣的方證多見。大體上,冬天的感冒類型以表有寒胃有熱者為普通常見,但因今年溫暖氣候,在表亦為溫,推測其受表熱里熱夾挾之累,從而形成了該患者這樣的白虎加桂枝湯證吧。 1日量便治愈。 白虎加桂枝湯知母6.0 石膏16.0 甘草2.0 桂枝3.0 糙米20.0 9 黃芩湯治療流感 6歲男孩。初診2月13日,昨日開始訴腹痛,發熱。附近診所的醫生懷疑為闌尾炎,囑稍加繼續觀察。 因為是孩子,脈象未能很明瞭,盡量仔細診察,感覺尺部呈中等度緊張。無嘔吐,訴輕微頭痛。胸部無異常,腹部略膨滿,回盲部及其他部位未觸及抵抗。 以頭痛為太陽,以腹痛為少陽,考慮為太陽少陽合病,投予黃芩湯二分之一量。診斷為流感伴腹痛,非闌尾炎。 黃芩湯 黃芩1.5 芍藥、甘草各1.0 大棗1.5 水1合煎煮成3勺去滓,1日內分3次口服。 服藥1次后,腹痛去除。服用2次,頭痛消失。3服后熱退。就此痊愈。 (譯自《漢方醫學大系》③治療篇,收載入《龍野一雄論經方證治(呼吸系疾病篇)》) 附:“王寧元漢方與腹診譯介”文匯系列 書1,《傷寒派腹診論著選譯(一)》,6萬字,現代漢方大家對傷寒派腹診最具權威性論述。 書2,《龍野一雄論經方證治(呼吸系疾病篇)》,9萬字,龍野一雄先生經方治療呼吸系疾病論著與醫案。 |
|
來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