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覓友都會有這樣的顧慮,擔心穿刺會“扎破”腫瘤、“刺激”腫瘤造成腫瘤細胞轉移,甚至不少覓友希望醫生能夠從CT片子上,看出肺癌的類型及分期等情況。
但是呀,看片子做出的診斷叫做“影像學確診”,只是憑借經驗初步判斷是不是肺癌,但是具體是哪一種類型的肺癌、有沒有基因突變,醫生不得而知,這樣一來我們的后續治療也會因此變得盲目。
歸根結底,就是大家害怕穿刺活檢,擔心穿刺活檢造成轉移。其實,大家都冤枉它了!實際上,穿刺活檢一般不會造成腫瘤細胞的轉移。
國外大量的研究證明,穿刺活檢造成的轉移幾率微乎其微。如果在操作的過程中,使用恰當的保護措施,轉移的概率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計。
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穿刺活檢的過程,看看它到底會不會造成轉移。
十幾年前,肺癌穿刺活檢普遍采用細針經皮穿刺至腫瘤后負壓抽吸的方法,直接拔出體外,這樣針尖在退出體外時容易造成“針道種植轉移”。
但是,目前采取的手段較前大有不同,肺癌穿刺普遍采用同軸活檢技術。
根據去年發布的《胸部腫瘤經皮穿刺活檢專家共識》,我們可以知道一般在穿刺之前需要進行常規的檢查,譬如血常規、凝血功能、血生化、血型和感染篩查等,借以排除禁忌癥及便于術后出現并發癥的處理。
在檢查時,一般通過影像學檢查進行定位。定位后,檢查醫生會對穿刺部位進行局部麻醉。麻醉后,將一根輕巧的穿刺針穿刺到瘤體的表面,拔除針芯以后,就形成了一個連接體外和瘤體內部的空心管道。
接下來,切割組織的活檢器材通過該通道導入瘤體內,可在腫瘤內部抓取組織。取材后沾染了腫瘤細胞的器械通過“空心管道”拔出體外,最大程度避免了腫瘤細胞的種植轉移。
這樣說來,其實穿刺活檢不會造成腫瘤細胞轉移的。但是,為什么我們常常聽到,有些患者在做完穿刺活檢后,隨著檢查的不斷完善,原先沒有檢查到或者注意到的其他部位出現了轉移灶。
于是,我們都把穿刺活檢當成了罪魁禍首。但是,就穿刺活檢的過程而言,這明明是無妄之災!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早前未行該部位檢查,導致漏診;
2、早前檢查時候未發現轉移灶,可能是由于設備敏感性不夠,就把肺部檢查來說,胸部X線的敏感度與胸部CT一比,就相對低一些;
3、早前檢查時候未發現轉移灶,可能是以前沒有癥狀,隨著疾病的進展出現了轉移灶。
這樣一來,我們自然而然把穿刺當成罪魁禍首了。我們都知道,病理活檢作為診斷的“金標準”,對于后續的治療來說至關重要,我們豈能諱疾忌醫!
但是,穿刺活檢我們也要求我們要小心行事,一著不慎可能導致并發癥的出現,不過只要及時發現、及早處理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測一測肺癌穿刺活檢注意事項相關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