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這樣一種珍貴的東西,是各種知覺探求世界,和世界產生聯系的一種好奇、興趣,是生命的真正動力之一。 適度的匱乏能增強這種動力,而過度滿足即刻滿足,看似是一種幸福和關懷,事實上卻是對各種知覺的堵塞。 我們很重視培養一個人的良好習慣、生存技能、個人素質,但是,欲望,往往代表了一個人旺盛的生命力和生存意志,怎能不注意維護? 失去了欲望的人,怎么可能熱愛生命。 現代人的欲望匱乏癥 文 | 高寒 來源 | 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01有句話說決定一個人成績的除了能力,還有就是欲望,看看身邊那些比較成功的人,都有著超出一般人的成功欲望。 “他不過是欲望強烈而已。”有時我們會這樣說。 有欲望似乎不能算作一個值得學習和仰視的優點。 欲望更象一個上不得臺面的臟東西,是一個人心里隱藏的黑暗面。 比如我們的教育,大多是講道理,驅動理性,而很少想到欲望,以及這種潛藏在心里最具爆發力和持久性的力量,和它對生活的重要性。 02《聰明的一休》里有一集,講將軍大人持續胃口不佳,任是什么山珍海味都不能讓他食指大動,于是一休想了個主意,說是請大人吃飯,保證大人胃口大開。結果興沖沖的將軍大人到了廟里,根本沒看到有什么奇異珍饈在等他,等著他的是斧子木柴,一休說要想吃到美味必須大人親自動手劈柴淘米,忙了半天的將軍又累又餓,大口吃著最普通的米飯和蘿卜,大贊太好吃了。 中國古時也有“饑時糠如蜜,飽時蜜不甜”之說。 劉墉在《寫給兒子的戀愛須知》里有句話: 維護好一個好的健康的胃口,就好比維護好持續的生長力,這是向外吸收,與內結合,煥發新的生命力的動力。 03培養的技能再多,卻忘掉培養一種生活的欲望,就會有可能擁有生活中全部的優越,卻唯獨難以擁有快樂,面前擺著人生的盛宴,卻沒有胃口消受。 她的幸福都是理論上的。她的內心并沒有需求感,所有的滿足都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相反卻引來了理智與感覺不能調和的困惑。 每一絲需求剛一露頭,甚至還沒來得及發展成一種明確的感覺,就即刻得到了滿足。“在他們為數學發愁時及時請家教,看到他們對吉他表現出一絲興趣就掏錢讓他們上音樂課。” 即時滿足容易讓人心生厭倦,而不是像延緩滿足,給了欲望的生長足夠的時間,以致滿足的時候能產生深刻的體驗,給人更深刻的滿足。 04更多的人則致力于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刺激已經因食用過多消化不良引起的欲望匱乏癥。 體驗了太多重口味的勾起欲望和滿足欲望的方式,再也無法承受生活的平淡。愈加體驗到濃烈欲望喪失的崩潰,就試圖以過度滿足的方式喚起欲望,結果只是加重了消化的負擔,令欲望愈加萎縮。 太多的刻意培養方向,價值取向標準,也限制了真實欲望的發展。人們會刻意表現的很陽光,很進取,也會取得一些足可以炫耀的成績,但背過身去,心情也許很陰郁。 理論告知的幸福和自己的真實不幸福感之間出現了偏差,人們甚至從來沒有機會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自己的心需要什么。 欲望被壓抑,且禁止了生長。 當你希望面對巨大的生存挑戰,學業競爭,工作競爭,能夠勝出,如果失去了欲望的驅動,就只剩大腦一個在應對挑戰,壓力山大,往往也是欲望缺席的緣故。 而我們也不禁要問,這種挑戰是否是合理的,是否超出了欲望的普通水平,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換來了遠遠超出需要的某方面的滿足,而有需要的欲望卻因為沒有機會生長而成為心上一種空虛和困惑——過于激烈的價值標準,強烈要求人們具備相配的欲望,卻反而泯滅了欲望。 可欲望是這樣一種珍貴的東西,是各種知覺探求世界,和世界產生聯系的一種好奇、興趣,是生命的真正動力之一。 適度的匱乏能增強這種動力,而過度滿足即刻滿足,看似是一種幸福和關懷,事實上卻是對各種知覺的堵塞。 我們很重視培養一個人的良好習慣、生存技能、個人素質,但是,欲望,往往代表了一個人旺盛的生命力和生存意志,怎能不注意維護? 失去了欲望的人,怎么可能熱愛生命。 圖文轉自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