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一句論語學而篇全集王自成主講及每天學習討論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視頻聲明: 《論語》視頻單純是荀、王兩家族的家學,因家族人數眾多,分別各地難以聚集,做視頻單純為兩家族后人學習之用,作為家風傳承留念。 視頻不做為學術研討,也不作為私塾課程,更不是培訓機構教材。 以下是荀、王家族每天討論,無討論忽略,有刪節: 【原文】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翻譯】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樂觀_中國: 使民以時,就是以時使民,保障老百姓該干什么干什么,就是給老百姓自由。人,是有知識有思想有理想有能力的人,節用而愛人,就是管理好使用好保護好干部。 節用,不是節用財物,而是用制度管理人員和事務。 孔子治國思想是法治社會和諧社會。 荀卿庠書生: 二哥:孔子思想《論語》我粗略看了看,應該是理想社會,“禮”制管理社會,上層社會的社會。從社稷天下看,論語做人的方法值得學習,孔夫子管理適合自律,這個難度太大,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從百姓角度看,從自由主義看,非常合適做個自我安慰,修身很好的,家庭觀念非常好,社會非常安定。 剛剛看完《荀子》,我今年明年重點吃透《論語》,荀子是禮法管理模式的社會,推孔子執行管仲。 當今社會需要學習《荀子》的學習方法,管理之術,管理方法,如何針對現實問題一一解決。 荀子思想提出很多“禮”來管理人,用“德”為標準,推崇孔子,號稱是孔子真傳,孟子是偏頗,其他諸子都是歪曲孔夫子思想。這個“德”衡量標準很難把握,故此《論語》必須搞明白孔子的“禮”與荀子的“禮”。 積善成德,這個只有我媽做的好,我們都欠缺。 我常常想“德”需要多少善?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德就是天天心善,也要口善,還要行善…… 何為善惡……學習完《論語》,我們應該明朗…… 節用,應該是“禮”不是“法”,現在理解為“制度也可以。 禮有的成文,有的是不成文,有點像風俗習慣。無追責。錯只有道德譴責。 法必須是成文的規定,錯了是有懲罰,懲戒標準的。 孔子“禮”多是來自《周禮》《詩》,《周禮》我看了基本是現在的崗位職責,各崗位的行為準則,無追責過錯,估計周朝世襲爵位自覺或者其他書籍…… 探討學習中 六舅: 討論的好。儒學是在發展的,由宋而明而清,我更推崇王陽明,曾國藩。 【原文】1.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翻譯】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樂觀_中國: 敬事而信,我理解是侍奉周天子和朝廷要敬畏誠信。 1.6講的好! 荀卿庠書生: 這樣理解非常合理 樂觀_中國: 你這個講座辦的好。 樂觀_中國: 也可以理解為對待賢人恭恭敬敬。 尊敬老師。 見到老師就敬禮。 書生·無為閑君: 二哥,荀,王,兩家族幾代深受儒家思想,近代深受其害,疫情面前讓我們思考,我們沒有讀懂“傳統文化”,近代中國荒廢百年,自由民主沖擊儒家,現在是不倫不類,我們家族改變需要讀透一本書就好,舅帶我們一起加油,跟舅每天學習改變自己,改變家族現狀…… 向舅看齊學習! 樂觀_中國: 賢人不一定改變社會,能改變自己就好。@一介書生·荀子73世孫光·無為閑君 書生·無為閑君: 從自己改變開始,影響周圍的親朋好友就好…… 【原文】1.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翻譯】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樂觀_中國: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主,主張,堅持。無不如己者友。 荀卿庠書生: 聽一聽,了解怎么學《論語》 “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原文】1.10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翻譯】 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聞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資格)是他自己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溫良恭儉讓,所以才得到這樣的資格,(這種資格也可以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許與別人的求法不同吧?” 樂觀_中國: 必聞其政,國王(諸侯)一定要請教治國方略。這樣崇高的榮譽是孔子索要的嗎?是大家給予的吧?孔子有溫良恭儉讓的品行,自然獲得崇高的榮譽。這和其他人是不同的吧? 【原文】1.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翻譯】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樂觀_中國: 原文標點符號建議: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推行禮的最理想境界是心平氣和、和諧相處。以禮治國達社會和諧,是周公最贊賞的治國方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以禮而行,但還是有達不到和平和諧的;只是為了和諧而和諧,不分善惡好壞、長幼尊卑的和諧是行不通的。 知和而和,同 只和而和。 節之,分之。 六舅: 我理解為:為了和而和:以禮(法)約束之。 樂觀_中國: 約束,對 收藏一下吧,有點難找到的.... 三個刀念刕『梨』 三個力念劦『協』 三個又念叒『若』 三個土念垚『搖』 三個士念壵『狀』 三個子念孨『轉』 三個小念尛『魔』 三個心念惢『蕊』 三個手念掱『爬』 三個止念歮『色』 三個毛念毳『脆』 三個水念淼『秒』 三個火念焱『驗』 三個牛念犇『奔』 三個犬念猋『標』 三個田念畾『雷』 三個白念皛『小』 三個目念瞐『末』 三個吉念嚞『折』 三個羊念羴『山』 三個耳念聶『涅』 三個舌念舙『化』 三個言念譶『踏』 三個貝念赑『必』 三個車念轟『烘』 三個直念矗『觸』 三個金念鑫『心』 三個泉念灥『尋』 三個風念飍『休』 三個飛念飝『飛』 三個香念馫『心』 三個原念厵『元』 三個隼念雥『雜』 三個馬念骉『標』 三個魚念鱻『先』 三個鹿念麤『粗』 三個雷念靐『并』 三個龍念龘『達』 長知識一下 六舅: 矗音Chu 常用字 【原文】1.13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翻譯】 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于義,(符合于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于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樂觀_中國: 言可復也,可復言也,有了發言權。 因不失其親,以禮待親人(父母)。因,遵循(禮)。不失其親,不忘父母。 亦可宗也,也是榜樣,也是高尚的先人。 四帥哥: 斫輪,徐則甘而不因,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世之所貴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六舅: 王姓家規 凡語必忠信,凡行必篤敬。 飲食必慎節,字畫必楷正。 容貌必端正,衣冠必肅整。 步履必安詳,居處必正靜。 作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 常德必固持,然諾必重應。 見善如己出,見惡如己病。 凡此十四者,我皆來深省。 書此當坐隅,朝夕視為警。 此家規實為孔圣人所教誨也者。 【原文】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翻譯】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四帥哥: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陸,則沒世不行尋常。古今非水陸與?推舟于陸,勞而無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天無方之傳,應物而不窮者也。 禮義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其猶楂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禮義法度,應時而變者也。 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嚙挽裂,盡去而后慊。觀古今之異,猶猿狙之異乎周公也。 書生·無為閑君: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貴賢,仁也;賤不肖,亦仁也。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故知默猶知言也。故多言而類,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無法而流湎然,雖辯,小人也。故勞力而不當民務,謂之奸事;勞知而不律先王,謂之奸心;辯說譬諭齊給便利而不順禮義,謂之奸說。此三奸者,圣王之所禁也。知而險,賊而神,為詐而巧,言無用而辯,辯不惠而察,治之大殃也。行辟而堅,飾非而好,玩奸而澤,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知而無法,勇而無憚,察辯而操僻,淫大而用之,好奸而與眾,利足而迷,負石而墜,是天下之所棄也。 以上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論語》視頻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