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魯山養老院火災——39人死亡 2015年5月25日,魯山縣康樂園老年康復中心發生特大火災事故,這場大火發生在大約20時左右,造成了39人死亡,6人受傷,直接損失2064.5萬元。事故原因系該養老院不能自理區電器線路接觸不良發熱,高溫引燃周圍可燃材料引發火災。 1、消防意識欠缺 養老機構里年老體弱的老年人行動比較遲緩,他們缺乏足夠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識。消防逃生知識欠缺,遇到火災時心理素質差,易形成混亂局面。 2、電氣線路存在安全隱患 部分養老機構因維護不到位,存在電線未穿管保護,電線老化、插座破損等問題,導致電線短路、過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建筑局部違章搭建 由于老人人數較多,社會公共養老服務跟不上,養老機構為了增加床位局部搭臨時建筑,由此帶來了防火間距不足,消防設施未及時跟上等消防隱患。 4、消防設施不足 很多養老機構,室內外消防供水系統大都沒有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設置,配備的滅火器數量不夠、壓力不足,除此之外,應急照明燈、安全出口和疏散指示標志設置也不規范。 5、雜物占用消防通道 部分養老機構把雜物堆放在疏散通道內,不僅不方便通過,堆放的可燃物品有可能被引燃,導致通道煙霧彌漫、引發明火造成更大的危險。此外,不少養老機構還存在防火間距不足、袋形走道過長、樓梯間形式不符合規范要求等先天性隱患。 防火措施 養老機構不應設在地下半地下。 養老機構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不應超過二層; 采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應為單層; 設置在三層耐火等級的建筑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設置在四級耐火等級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一級不燃性最高,四級不燃性最低) 養老機構相鄰護理單元之間應采用防火隔墻分隔,隔墻上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設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門應采用常開防火門。 疏散樓梯不得少于兩個,養老機構的疏散盡量采用環形走道和外廊設計。養老機構起火疏散過程中要注意盡可能分散人流,避免大量人員涌向一個出口,造成人員踩踏事故。 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應優先安排在便于疏散的地點,重點進行援救。為行動不便的老人設計專門的疏散逃生路線,制定專門的應急疏散預案。 逃生自救 老人平時最好在床頭邊備一杯水,一旦發生火災,馬上潑濕被子,代替濕毛巾捂住口鼻。也可準備一些小工具,如口哨、手電等,老人體力有限,可以利用哨聲和手電的光束發出求救信號,讓救援者快速找到被困的老年人,縮短救援時間,幫助逃生。 身上著火時,不要帶火奔跑,應該設法把衣服脫掉,也可以臥倒在地上打滾;身處位置接近水源的,可想辦法用水淋濕衣服。 養老機構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在撥打119報警電話的同時,要組織員工迅速組織老人進行疏散,特別對年老體弱、臥病在床、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要重點進行援救,并及時清點人數。 養老機構起火疏散過程中要注意盡可能分散人流,避免大量人員涌向一個出口,造成人員踩踏。通道被煙霧封阻時,員工要及時給被困老人傳遞濕毛巾、濕布條等物品,供給他們捂口、捂鼻用。 居家養老的獨居老人可將一把家門鑰匙留給鄰居,以備不時之需。 做好老人的日常防火教育,讓老人了解防火逃生常識,提高安全意識。 來源:萬盛消防【整理摘編:時英平】 |
|
來自: 呼吸的城 > 《行政管理/標準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