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上周六送孩子上芭蕾舞課時,無意間看到教室門前播放著芭蕾公主譚元元的舞蹈視頻,看到她優美的舞姿,便好奇的查了一下。 驚奇地發現她已經43歲了,卻如同18歲的公主依然享受著舞臺。 1米66的身高,47公斤的體重,保持了30年。 每周練習至少5天。 18歲以獨舞的身份進入世界知名芭蕾舞團舊金山芭蕾舞團, 19歲成為首席舞者,并連續擔任24年。 時間好像并沒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跡。 繼而又想到62歲的孔雀公主楊麗萍, 為了事業,20年來不吃米飯, 連手指甲都嚴格控制在5cm長, 為了舞蹈,可以每天只睡1小時,只要有一點勁,就不會倒下。 1986年,春晚舞臺上一曲《雀之靈》,驚艷了半個中國。 之后創作的《兩棵樹》、《云南映象》等經典作品,無不讓人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和共鳴。 時間,似乎并沒有在這兩位優秀的舞者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跡,唯一能夠證明時間痕跡的就是她們優秀的作品。 而對于我們普通人,除了時間留下的皺紋,還能留下些什么呢? 02縱觀名人軼事,會發現越出眾的人越自律。 唯有自律,人生才會朝著你夢想中的樣子去發展。 可是,你會覺得,在娛樂至死的時代,面對如此多的誘惑,真正做到自律,真是太難了! 在我接觸《微習慣》這本書之前,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但在閱讀了這本書之后,給我打開了一扇通往自律的大門。 03自律就是這么簡單鍛煉身體從1天1個俯臥撐開始,讀書從1天2頁書開始,寫作從1天50字開始,每天做一點點無負擔的微習慣,從而養成一生的好習慣。 就如溫水煮青蛙一樣,習慣的養成也需要我們用微習慣去引誘大腦。 《微習慣》的作者蓋斯,一個普通的宅男,他的自律就是從1天1個俯臥撐,1天50字開始的,這才成就了《微習慣》這本暢銷書。 04如何走出舒適圈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舒適區,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圓圈。在圓圈里,你是感覺最舒適的,而圓圈外是你想達到的目標。那怎么引誘你的大腦走向圓圈外呢?那就從每天的一小步做起吧!每天設定一個容易達成的目標,一旦你覺得這么簡單我肯定能完成,你就已經開始了行動,一旦開始了行動,逐步擴大目標就會變得非常輕松。 就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內容: 1. 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則靜止的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 2. 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則處于運動狀態中的物體的速度不會改變。 一旦你邁出了第一步,就算處于運動狀態中了。一旦開始做就很難停下來了。 雖然蓋斯設定的是每天寫50字的微目標,但是也曾創下每天3000字的奇跡,因為一旦開始寫作,你的靈感就會如噴泉般噴涌而出,一發不可收拾。 每天一小步,慢慢走出你的舒適圈,堅持下去,不久你就會收獲一個了不起的你! 即使出現抵抗情緒也不要擔心。 如果有一天,你抵觸做1個俯臥撐的微目標,沒關系,那就擺好俯臥撐的姿勢,或者更簡單,趴在地板上。 因為大腦不斷登記的是你的行為,而不是意愿。 當你每天不耗費或耗費很少的意志力完成微目標時,你的大腦就會愉快的接受這個行為,從而形成習慣,就如每天刷牙一樣,塑造了你的生活,成長為一個極致自律的你。 安東尼·羅賓曾說過: “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爾做的一兩件事,而是你一貫堅持做的事。” 微習慣就是一個新習慣的大幅縮減版,讓你每天沒有辦法拒絕,沒有辦法不完成微目標,你不需要任何自我效能感就能成功地開始行動,而你每天的成功也會幫助你提升自我效能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每一個偉大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打好的基礎之上。 追根溯源, 你會發現一切都始于那一小步。 行動起來,用微習慣成就習慣,不久的將來,你就會收獲一個了不起的你! 再回過頭看看時間,雖然在你臉上留下了皺紋,但你也會看到一個自信優雅的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