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舊事(18) 張國領 那天一下班發現女兒的臉上有一道瘀痕。 小孩子磕一下碰一下很正常,我本沒有在意。妻子看我對女兒的傷問都沒問一句,帶著怨氣說:孩子臉上的傷你沒看到?我說看到了。她說你也不問問為啥受傷?我說不管為啥又不嚴重,一點劃傷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妻子一聽就火了,說這都是為你受的傷,你卻不管不問? 聽說為我受的傷我就覺得奇怪,我上了一天班剛進屋,根本就不在家,七歲的女兒何以為我受傷呢?于是我就把女兒拉到面前問個究竟。哪知這一問女兒頓時怒從心中起,氣向膽邊生,怒氣沖沖地對我說,都是管文玉他們,說你不帥,說她們爸爸是最帥的,我說不過他們,就和他們打架了。然后看著我,像是問我又像是問自己地說:“你說他們的爸爸帥嗎?黑得像煤球兒,瘦得像猴子,臉上長著黑痣,說話像外國人,那是帥嗎?他們哪一點比你帥了?”我一聽就笑了起來,原來女兒是為了給我這個帥爸爸打抱不平啊。 我就問她:“你說爸爸帥怎么就打起來了?” “他們三個人呢,都說你不帥,我一個人能講過他們嗎,最后就只好打架了。”女兒倒是沒有一點受委屈的樣子,更像是一個捍衛自己領地的將軍。 “那最后是什么結果呀?”我有意逗逗她。 “什么結果還用問嗎?他們都受傷了,我也受傷了,不過他們以后再也不敢說你不帥了。” “那以后要是還有人說我不帥呢?” “那我就不愿意,明明是你最帥嘛,為啥說你不帥?”女兒理直氣壯。 聽了女兒的一番豪言,我蹲下身去就在她的小臉蛋上親了一下,瞬間在我心中跳出了三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女兒小小年紀已經會維護爸爸的形象了;二是沒想到我愿來在女兒心目中是最帥的,以前可是從來沒有聽她說過啊;三是沒想到女兒為了我的名譽竟不惜與三個孩子發生一場肉搏戰,并且是在一對三的弱勢情況下毫不畏懼,真不愧是軍人的女兒。這三個沒想到讓我心中感到很欣慰,從此對女兒多了幾分溺愛,對自己在女兒面前的形象多了幾分注意,因為女兒把我看作最帥的爸爸,我怎能給她心中的帥爸爸降低標準呢? 女兒與之戰斗的幾個孩子也是軍人家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我都認識,這幾個小孩兒也常到我家找女兒玩耍。他們年齡相仿,都是剛上一年級,有時來家里我會詢問他們的爸爸在干啥,孩子都用不知道來回答我,這顯然是不愿與我這個大人交流,我就覺得現在的孩子對父母并不關心。可是通過為爭自己爸爸最帥而發生打架這件事,我發現在孩子心中,父母都是最好的,都是無所不能的,都是強大無比的。這也難怪,因為在他們來到世上之后,接觸最早的、最多的、對他們最好的,都是父母。小孩子心中也有一桿秤,愛憎分明,他們純潔的心底,無論爸爸是不是天下第一,也說成是天下第一。 記得我上初中時,一次大隊里召開批林批孔大會,父親作為黨員干部上臺發言,我在臺下聽著從父親口中說出的字字句句,都比別的發言人說得鏗鏘有力。那天回家我還悄悄把父親的發言稿抄下來,等老師布置作文時,還從父親的發言稿里借用了不少精彩語句。那篇作文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還作為范文在課堂上被朗讀,從那之后我對父親也就更加崇拜了。后來我才知道,父親二十歲那年才進小學讀書,由于年齡大、個子比老師高,不能從一年級讀起,就直接上了五年級。上了兩年學又回村里勞動的父親,把這兩年學的文化,全用于工作勞動中,不但原來學到的得到了鞏固,還在實踐中補充了不少新的文化知識。 天下孩子們的眼里,都是母親最美、父親最帥,這是每個孩子的共同審美取向,我的女兒也不例外。從那之后我就不敢在女兒面前表現得懦弱、心神不定或手足無措,總之,我不想讓她看到我不好的一面。 可好形象不是靠一時裝出來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在女兒面前我看書時都盡量姿勢端正,態度認真,看完之后總要抽時間把書的精彩部分繪聲繪色講給女兒聽,讓她覺得書中原來有這么好的故事、這么好玩兒的人物。時間久了我就發現女兒看書時也格外認真,姿勢也很端正,也常把她看到的故事說給我聽。特別是寫作文的時候,坐在小方凳上,把作業本鋪開,小手拿著鉛筆,手掌托著下頜,作苦思冥想狀,繼而開始埋頭書寫。這時候誰要是打擾了她,她會很不高興地大聲說:“沒看到我在寫作嗎?打斷了思路往哪找去?”這是她和媽媽打擾我寫東西時我常說的一句話,又被她用在了我們身上。 寫完了作文,女兒會拉著我的胳膊作出很困惑的樣子說;“爸爸,你說為啥我寫作文的時候,那些句子就會像河水一樣,不停地順著我的筆尖往下流呢?想停都停不下來,不是我突然結束不知要寫多少頁呢。” 這種情況下我都會告訴她:“這都是平時認真讀書的結果,書讀多了那些書里的文字就會在腦海里融化,然后存在那里,什么時候要寫什么文章,它都能變化出你需要的句子順著筆尖流出來,流到本子上就變成了一篇作文。” 女兒這時會很認真地告訴我,說她們班里誰誰誰寫作文,字寫得特別少,挨了老師的批評。說她以后要多讀書,讓詞語在她腦海存得多多的,寫作文就不會受老師批評了。 那時我經常有詩歌或文章在報刊上發表,每次我都拿回家中給女兒看,大部分內容她并不明白,但她知道作者的名字是我,是她的爸爸寫的文章。所以每次得到我的鼓勵,女兒就特別開心,因為她知道我是個“有名字”的爸爸。 女兒從上小學開始,就獨立自主,不讓我接送。每當我提出要送她時,她都說自己能行。有的家長怕開家長會,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要受老師批評,而我開家長會受到的都是表揚,我還多次代表優秀學生家長介紹經驗呢。 有人說孩子的最好老師是家長,我卻并不認同,因為很多知識是靠老師去傳授,家長要做的,就是把一個良好的形象樹起來,讓孩子始終覺得父母身上有優點可以效仿。 我調離合肥時,女兒也要一起回河南,分別那天,她的班主任老師帶著十幾個學生到合肥火車站為她送行,同學們個個哭得跟淚人似的,他們才是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啊。這些揮淚送別的學生中,就有那次因為和女兒爭爸爸最帥而發生爭吵、打架的三個同學…… 女兒初到合肥時年齡很小,離開合肥時年齡也不大,但合肥卻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參加工作后,一次她到合肥出差,還專門去古城郢尋找我們曾經住過的地方,去她讀過書的亳州路小學尋找兒時的記憶。回來我問她找到了沒有?她說沒有。不過也沒關系,起碼我知道是在找什么。 女兒這句話使我的心靈為之一震,是啊,人一生要找的東西不可能都找得到,但你首先要知道你為什么在尋找,你尋找的是什么…… 張國領,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豐臺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原《橄欖綠》主編、《中國武警》主編,武警大校警銜。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斷想》,詩集《綠色的誘惑》、《血色和平》、《銘記》《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歡歌》等11部,報告文學集《高地英雄》等2部,《張國領文集》十一卷。作品曾獲“冰心散文獎”,“解放軍文藝新作品獎”一等獎、“戰士文藝獎”一等獎、“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群星獎”銀獎、《人民日報》文藝作品二等獎、“2009中國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詩人”等多個獎項。作品被收入《軍事文學年選》《我最喜愛的散文》《中學生課外精讀》等三十多種選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