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是部宮斗大戲,無論哪個秀女一旦進了后宮,就會卷入后宮紛爭,既由不得自己,更無法獨善其身。 《甄嬛傳》中的端妃就屬于被迫卷入宮斗當中的那個人。 端妃為什么自己不生養(yǎng),而要收養(yǎng)孩子呢? 端妃出身將門之家,家世高貴,但也難逃此劫,成了后宮爭斗的犧牲品。 想當年,端妃是奉了太后的旨意,給有孕的華妃喝了滑胎藥,致使華妃流了產(chǎn)。 驕橫的華妃自然不是好欺負的,她不管端妃送藥是被逼所為,而且不知情,竟然報復般地強行給端妃灌了一碗紅花。 端妃自此不但受盡了華妃的欺凌,而且終生不能生育。 端妃常年纏綿病榻,身邊又難有情投意合的姐妹。 深感寂寞的端妃,特別渴望有個孩子,但這對不能生育的她來講,已成為奢望,很難實現(xiàn)。 后來,還是甄嬛看出端妃的心思,幫助她收養(yǎng)了襄貴人曹琴默的女兒溫宜公主。 端妃為什么收養(yǎng)溫宜公主,而不收養(yǎng)前途無量的四阿哥呢? 端妃收養(yǎng)的孩子是溫宜公主而不是四阿哥,這便讓人產(chǎn)生了不解之處。 a、溫宜公主的生母是襄貴人曹琴默,眾人皆知曹琴默是華妃的幕后“高參”,與華妃有著深仇大恨的端妃為什么會收養(yǎng)華妃的黨羽的女兒? b、當時養(yǎng)在圓明園的四阿哥弘歷,也無人照顧。如果端妃接受了弘歷,他定會心存感激。 而且四阿哥可比溫宜公主前途無量。 眾人產(chǎn)生這種疑問的確有其道理所在,從這一點上也可看出端妃的睿智和為人之處。 端妃之所以收養(yǎng)溫宜公主,細究之下,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a、端妃喜歡溫宜公主。 ①端妃在劇中戲份不多,但每次出場都會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在溫宜公主周歲宴上,端妃出場。她把自己娘家陪送的項圈,送給溫宜公主當禮物。 連皇上都說這個項圈對溫宜公主太顯貴重,足以可見端妃對溫宜公主多么上心。 ②一次,溫宜在雪里玩兒,眼看就要被滑倒,端妃見狀,不顧自己孱弱的身體,撲過去接住了溫宜,在大冬天的雪地里給溫宜公主當墊子。 由此可見端妃對溫宜公主是真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 b、端妃不但聰明過人智商很高,而且她為人低調(diào),不屑爭寵。 這和端妃的性格有關(guān)。端妃隱忍了華妃很多年,后來她靠近和幫助了甄嬛,終于扳倒了華妃,解了心中憂怨,自此也少有人再找她的麻煩。 端妃只想好好過好下半輩子,所以甄嬛在后宮占絕對優(yōu)勢之時,端妃便漸行漸遠,不再參與后宮爭斗之事。 端妃之所以獨愛溫宜,更多的是因為溫宜是個女孩兒。 而公主是不會威脅到皇帝的權(quán)利的。 故收養(yǎng)公主能夠省去很多仕途上的麻煩事。既能陪伴自己,也讓自己終老有個依靠。 而四阿哥是個皇子,肯定逃脫不了爭權(quán)奪利的命運。 如果四阿哥勝了可能會帶來榮耀,但那并非是端妃想要的生活。 反之,如果四阿哥失敗了,可能會連累自己,身體不好的端妃也經(jīng)不起這種折騰。 c、如收養(yǎng)四阿哥,端妃就等于躲過華妃之劫,又闖入皇后的槍口。 四阿哥弘歷在后宮一直處在風口浪尖的位置。 四阿哥是雍正寵幸了一位宮女所生,他還因此受到父親的責罰。 雍正始終為此事耿耿于懷,內(nèi)心也十分不喜歡四阿哥。 所以,四阿哥一直養(yǎng)在圓明園中,連住在皇宮的資格都沒有。 四阿哥長大成人后,終于被接回宮中居住,可他又成為皇后宜修的眼中釘肉中刺,還險些被人下毒害死。 幸得太后庇佑,四阿哥才得以保全性命。 對于這樣一個站在風口浪尖的皇子,端妃又怎么會去收養(yǎng)了。 對端妃而言,心中唯一的念想是扳倒華妃,少受欺辱。 既然華妃死了,而她又不能生育,皇后自然不會把端妃當作對手和目標。端妃也落的個清閑心靜。 以端妃如此深的城府,自然懂得假如自己收養(yǎng)了皇子,那就等于向皇后宣告,自己有了奪嫡的念頭。 如果皇后視自己為對手,那就等于躲過華妃之劫,又闖入皇后的槍口。 端妃不屑爭寵,自然也不會與皇后硬碰硬,更懂得萬萬不能把四阿哥這個定時炸彈放在自己身邊。 d、溫宜公主年紀尚小,容易培養(yǎng)感情,又從小受皇上的喜愛。 溫宜是公主,沒有皇位之爭,對皇后也造不成威脅,所以受皇后加害的危險性要小很多。 溫宜的生母已死,她的年紀尚小,遇到一個真心喜歡她的端妃,很容易培養(yǎng)感情的。 而且溫宜公主與從小就很讓皇上討喜,對她十分疼愛。 端妃收養(yǎng)了溫宜公主,無意中多了一條能夠接近皇上的由頭,溫宜公主無形中成為了端妃不用多爭也能“雨露均沾”的法寶。 當然,最重要的是,有溫宜公主在身邊,會給端妃冷清的后宮生活增添了一抹親情和溫暖。 不難看出,端妃放棄收養(yǎng)四阿哥,而收養(yǎng)溫宜公主,既能使自己老有所依,又避開了后宮之爭斗,可謂是高明之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