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鶴堂易學/注解 序言 《月談賦》,原作者不詳,最初只有手抄本流行于世,經由清代余春臺鑒定刊刻并附錄于《窮通寶鑒》,方得以問世。 此賦文辭優美,摘艷熏香,用典貼切,駢對工整,當是不世文人所著。以子平格局為綱,輔以神煞、十二宮度,三位一體,全方面審視命運。其中有些秘法,今人甚至聞所未聞。歷來被江湖術士視為秘而不傳之必修歌訣,更是易學家職業算命之法寶。 此賦文理玄奧,初學者恐難以消化。為了傳承優秀國學文化,今據家傳易學善本,予以注解。其他版本,存有爭議處,仍予以保留說明。我不敢說我的注解是最好的,但是我敢說這是我的心血之作。由于筆者易學水平淺薄,不盡錯訛處,尚祈高賢指正! 滿盤七殺,羔柴有泣血之憂。四柱傷官,子夏有喪明之痛。 琴鶴堂易學注: 羔柴,又作高柴,字子羔,又稱子皋、子高、季高、季臯、季子臯,齊國人,孔子弟子。孔門弟子中從政當官最多次、最長久、最公正廉明、最得民心的父母官,也是孔門中最長壽、最大智若愚的賢孝之才,棄官逃亡到陳地的太康縣高賢鄉后,創辦的“高柴書院”影響很大,高柴廣收弟子,弟子們畢業后又去各地開辦了很多分校,高柴學派代代相傳、影響深遠。享年128歲。 高柴以孝道著稱,《孔子家語》記載:“執親之喪,未嘗見齒,是高柴之行也。”《晉書.王祥傳》也有相關記載:“高柴泣血三年,夫子謂之愚。閔子除喪出見,援琴切切而哀,仲尼謂之孝。”母親去世時他“泣血三年,未嘗見齒”,見齒,就是笑的意思。 本賦此處倒不是歌頌高柴的孝道,說的是四柱滿盤七煞,身體狀況堪憂,容易有泣血之癥。 四柱傷官,子夏有喪明之痛,典故出自《禮記·子夏其子而喪其明》。 子夏,是孔子弟子卜商的字,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門七十二賢”和“孔門十哲”之一,尊稱卜子。 個性陰郁勇武,好與賢己者處。求學于孔子,以“文學”著稱。曾任莒父縣令,提出“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主張“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勞”。孔子去世后,面對孔門喪亂,前往魏國教學育人,收取李悝、吳起為弟子,被魏文侯尊為師傅。子夏不像顏回、曾參一樣嚴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具有頗有經世傾向的思想家。不再關注“克己復禮”,而是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統政治觀點的政治及歷史理論。 子夏因兒子死了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前去吊唁并說:“我聽說朋友的眼睛失明了,就為他哭泣。”曾子哭了,子夏也哭起來,說道:“天啊!我沒有罪過呀!” 曾子氣憤地說:“你怎么沒有罪過呢?以前我和你在洙水和泗水侍奉老師,后來你告老回到西河,使西河的人們把你比作老師。這是你的第一條罪過。你父母去世,老百姓連聽都沒有聽說,這是你的第二條罪過。你兒子死了就哭瞎了眼睛。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過。你卻說你沒有罪過,你怎么會沒有罪過呢!”子夏扔下手杖拜謝曾子道:“我錯了!我錯了!我離開朋友獨自居住太久了。” 八字傷官過重,傷之不盡,定主克子,身體多病。本賦引子夏的典故,倒不是說八字只要傷官過重,傷之不盡,定會失明。這個必須要著重指出。 郭巨連埋其子,只為時逢七殺。呂公既喪多兒,皆因財命被傷。 琴鶴堂易學注: 郭巨連埋其子,典故出自東晉史學家干寶《搜神記》與《二十四孝》。 郭巨,東漢隆慮(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有兄弟三人,早年喪父,喪禮完畢,兩個兄弟要求分家,因為家財共有二千萬,兩個兄弟各取一千萬,郭巨獨與母親居住在客店,夫妻倆靠給人幫傭來租賃客舍供養母親。 不久,妻子生一男孩。郭巨心想養兒妨害侍奉母親,這是一;一般老人吃東西,都喜歡分給兒孫,會減少飯食,這是二。 于是就在荒郊野地掘坑,要埋掉兒子,卻挖到一個石蓋,石頭蓋子下有黃金一瓦罐,里面有紅字書寫的信,上面說:“孝子郭巨,黃金一釜,以用賜汝。”于是郭巨名振天下。 呂公既喪多兒,典故疑出自清代官修的大型類書《淵鑒類函·第二百四十四卷·喪子》中的“君卿飬友”故事。 樓護,漢時齊人,字君卿,西漢末年為京兆吏,善辯,時長安號曰:“谷子云筆札,樓君卿唇舌。”是說他為人守信用。后舉方正,歷官諫大夫、天水太守,封息鄉侯。 樓護有個朋友叫呂公,晚年喪子,樓護飬之終身。 時逢七殺,《三命通會·卷五·論偏官·時上一位貴》有云:“時逢七殺本無兒,此理人間仔細推。歲月時中如有制,定知有子貴而遲。”如本賦所云:“七殺掛兩頭,東野到老無后。”說的都是七殺過重,子息稀少或晚得。 財命被傷,又作“命備傷官”。男命以官星為子息,四柱見傷官,尤其是時上見傷官,當然是無子之象。《經》云:“年逢傷官,祖業難傳。月上傷官,兄弟難延。日上傷官,妻妾難完。時上傷官,子息難全。”但是這句斷語也是有使用條件的,如果命主為從兒格等特殊格局,反主子孫多且貴。 正官逢一位,荀氏產八龍。傷官立四支,顏路哭悲兒。 琴鶴堂易學注: 荀氏產八龍,是指荀淑的八個兒子: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旉。 魏晉時期,整個中原世族最有影響力的,要數潁陰(今河南許昌)荀氏。東漢時期荀淑,為荀子第十一世孫,品行高潔,學識淵博,鄉里稱其為“智人”,當時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為師,后出為朗陵侯相。 他的八個兒子,并有才名,人稱“荀氏八龍”。孫子荀彧、荀諶、荀衍、荀悅,從曾孫荀攸等人,都是漢魏之際的風云人物和曹魏集團的重要謀士。 顏路哭悲兒,事見于前文注“財輕被劫,莊子鼓盆之歌。官居傷官,顏路請子之車”節。 此段仍舊說的是男命以官殺為子,傷官重克子女的情況。 另附鏈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