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看大話西游,有一句臺詞是:你要是想要的話你就說話嘛,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雖然你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是你還是要跟我說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嗎? 當時只覺得這樣啰里八嗦的唐僧太好笑了,直到有一天因為跟朋友吵架時,腦子里突然蹦出了這句話,才感悟到原來這并不只是無哩頭,而是生活中處處有這樣的場景。 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成長軌跡,閱歷等各方面都會帶來思維方式的不同,你不說別人怎么能知道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 就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顧廷燁和盛明蘭兩人冷戰時的原因一樣。 因為明蘭非常痛快地收下了姑母送來的小妾,讓顧廷燁覺得明蘭不愛他,不重視他,故而故意不理明蘭,希望她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兩個人雖然從小就認識,但并不了解對方,成長環境的不同造成了兩個人的思維方式也是大有不同。明蘭在盛府一直有祖母疼愛,但也活得謹小慎微,兒時親眼看到自己的母親因難產而亡,而父親又毫無作為,導致她輕易不肯交付自己的感情,甚至一直隱藏自己的感情。 而顧廷燁一樣從小失去母親,但他卻處處被人算計,可以說沒有一個人真心疼愛過他,所以他有了自己的家后,就想要自己的妻子全心全意的愛著自己。 但他卻不直接告訴明蘭他到底想要什么,只是像孫猴子一樣上竄下跳的鬧騰著,想要得到他的月光寶盒,但其實得到的方法如此簡單,就是直接說呀,你說了我不就知道你想要什么了嗎! 兩個聰明人,從新婚的恩愛有加,到互不理睬,都被對方氣得夠嗆,但又找不到問題所在。 他說你有為我想過嗎?她說我就是為你著想呀? 兩個人都在按著自己的方式行事自說自話,這就是溝通不暢帶來的后果,所謂溝通就是使彼此相通,網上的解釋是這樣的: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 首先你要傳遞出信息,別人才能接收到你的訴求,進而做出相應改變,達成一致。一味地要求別人達到你自己心里要求,你又不說出來,誰也不是誰肚子里的蛔蟲呀。 在這一點如蘭就做得非常好,遇到問題就告訴對方她想要什么。 如蘭懷孕后,婆婆就想給他丈夫納妾,如蘭沒有大哭大鬧,而是選擇獨自在雨中哭泣,并且哭訴她對文炎敬的感情,讓文炎敬覺得特別心疼和內疚,納妾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聰明的如蘭雖然沒有直接告訴丈夫你不要納妾,但她的所做所為,就是在告訴他我對你要納妾的事感到失望傷心,很直接準確的把自己的訴求傳遞給了丈夫,并且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信息就是這樣有來有往,我傳遞了,而你也接收到了我要告訴你的消息,一方要做出精準的表達,另一方要明確對方的訴求,這樣才能讓事情順利的達成一致。 很多夫妻像顧廷燁和明蘭一樣,本來很恩愛,但因為沒有很好的溝通,今天你想吃餃子我卻做了面條,明天我想要個包包做禮物你卻給條項鏈,雖然也開心,但禮物總是送不到點子上,開心也會打些折扣吧,天長日久終會有一些怨懟。 千萬不要像顧廷燁和明蘭一樣,他是只要你全心全意愛我,我卻覺得就是在為你考慮呀,這樣的溝通不暢造成的矛盾一次兩次還好, 感情終是經受不住這樣長久地消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