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顧名思義,是履行公務的人員,也就是在各級黨政機關部門工作的人員。這些人員全部是國家財政供養人員,根據人員編制數量,進行各項撥款。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吃皇糧”,或者也叫這種職業為“鐵飯碗”職業。 每年我們都能看到很多的應屆畢業生、社會待業或者擇業人員參加公務員考試,而且熱度非常高,競爭壓力也特別大。公考熱背后原因,一方面是根植于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這主要是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當中中儒家出仕為官思想以及在我們建國以后計劃經濟時代干部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現在就業壓力確實很大,尤其是對于人文社科類專業的畢業生來講,公務員等體制內單位成為就業熱門路徑。 在國外,把所有的履行公務的人員都叫公務員。但是在我們國內履行公務的人員有公務員,也有事業單位人員,也有臨聘人員,也有其他的一些人員。在我國公務員之中有行政編制的公務員,也有參公事業編制的公務員。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參公人員和公務員的區別,以及參公人員的優劣勢。理清這些內容,使大家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公務員的概念,為準備或者已經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員提供一些理論的參考。 一、什么是公務員?根據2019年的新《公務員法》和《公務員范圍規定》(簡稱《規定》),中組部對公務員的范圍有很明確的規定。
一是依法履行公職; 二是納入國家行政編制;這也就是說,只有行政編制人員是公務員,參公事業的人員不屬于公務員。 三是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
《規定》中對于公務員的范圍進行了明確,主要自從工作機關單位作為鑒定公務員范圍的規定。這實質是從編制來劃分的,單位人員使用的編制是和單位性質掛鉤的。具體有八類,具體包括:一是黨委機關;二是人大及其常委會機關;三是政府行政機關;四是政協機關;五是紀委監察委機關;六是人民法院機關;七是人民檢察院機關;八是各級民主黨派工商聯機關。 在以上介紹的公務員范圍內,第八類人員最為特殊,八個民主黨派是: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致公、九三、臺盟,和工商聯合會機關工作的人員也都是公務員。大家在報考的過程當中,如果有這類型的單位招考,還是很建議去報考的,因為在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機關工作,可以接觸很多社會的高階層人士,其中也不乏很多大學很多有名的教授,在接觸這些人的過程當中,可以有更多的知識能夠獲取。 二、什么是參公管理單位?參公單位,即人員使用的編制是事業編制,干部管理上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與行政編制人員的干部管理方式一致。這些單位主要包括: (一)參公的群團單位。參公群團機關如總工會、團委、婦聯、文聯、科協、殘聯、紅十字會等。其中,總工會、團委、婦聯在很多地方使用的編制是行政編制。但群團單位在我們國家不屬于機關序列,所以也被稱為參公群團。 (二)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在這些單位行政人員的編制為參公編制,其他教師為事業編制。 (三)其他的參公單位。這主要是指一些行政和黨委部門的下屬參公事業單位。這些單位隸屬于當地的黨委行政部門,人員管理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也是單位數量最多的一類型參公單位。這類型單位主要集中在行政機關下屬的執法部門,也包括具有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三、參公與公務員之間有哪些相同之處?因為參公人員和公務員的干部管理體制和方式是一致的,所以也使得參公人員和公務員之間有很多的相同之處。具體有四個方面的相同:
參公人員,使用的編制是事業編制,但是在干部管理上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的,所以參公事業單位人員的身份是公務員身份。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把參公人員也列入廣義的公務員的范圍。
不管是參公人員還是公務員,都是依據公務員法來管理的,所以參公單位在職務和職級方面的設置是與行政機關一致的,所以在提拔晉升方面所走的路徑是一樣的。 雖然路徑一樣,在晉升的速度和寬廣度方面,會與單位的級別有關。
參公和公務員在干部進入方式方面是相同的,同樣有考錄、軍轉、調任等方式。都需要通過嚴格的程序才能夠進入。 在退出方面,參公人員養老體系和公務員一致,都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體系。退休的條件以及退休后享受的待遇也是和公務員的標準一致。
參公人員執行的工資標準和工資晉升晉級了方式是和公務員一致的,公務員所享受的工資福利和待遇參公人員也同樣具有不存在差異性。 四、參公人員和公務員之間有哪些不同?因為參公人員和公務員使用的編制是不同的,這也造成了參公人員和公務員在管理方面有一些差異,具體表現在:
參公人員使用的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登記表》,公務員使用的是《公務員登記表》。具體這兩種不同表格后蘊含的價值有哪些不同,我們現在還不能完全的去區分,但使用不同表格必然會帶來身份的含金量不同,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意會。我們用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來說明:假如有一天公務員會面臨取消編制的改革,那參公人員可能是第一批被改掉的公務員。 但不管怎么樣,只要辦理了登記的手續,也就是實質意義上的公務員了,在身份方面目前來看是沒有什么差異的。
這也是其最主要的區別,公務員使用的是行政編制,而參公事業管理人員使用的是事業編制,但也有少數單位使用行政編制,編制不同的背后必然蘊含著身份的微妙差異。在其背后,必然蘊含著單位重要性的價值,也就是說,使用行政編制的單位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會更大一些。所以使用行政編制的人員是公務員系統中的黃金編制,使用事業編制的公務員在體制內是一種白銀鍍金編制。
我們在前文也提到,單位的級別決定著單位的職數和職級的設置數量,這也就是說單位級別越高,職數和職級崗位的設置也就越多,人員晉升的空間也越大。 我們從參公單位的級別來看,大部分單位是低于同行政區域內的行政機關部門的。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參公單位內部的職數比例可能略小于同行政區域內的黨政機關,所以對于普通的干部,晉升的空間也就小一些。 五、對參公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關系之間的思考。對于參公和公務員之間,我們有些時候也不能刻意的去區別。大部分情況下,他們之間是一致的,也都稱為是公務員。 在一級參公事業單位,比如說團委、婦聯、殘聯等單位,因為級別較高,單位的職數還是很多的,晉升難度要小于同級的行政機關單位。而在一些下屬的參公事業單位中,因為級別的限制,也使其參公的公務員晉升難度增加。 同時,因為參公單位大部分是屬于非權力或者是下屬的單位,所以在人員的提拔和外調任職方面可能會比公務員難度要更大一些。但是對于普通干部來講,公務員只是一份普通的職業,從付出的勞動中獲得相應的報酬,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參公和公務員也沒有那么多區別了。 對于準備通過考試,進入體制內單位工作的人來講,在選擇報考的時候,同等條件下我們還是建議按這樣的順序選擇:行政編制單位>參公一級單位>參公二級單位>普通事業單位。設置這樣的順序,主要是依據其晉升空間的大小來設定的,晉升空間大小也就意味著后期待遇提升難度的高低。從投入產出比來衡量自己工作單位的好壞了確實對于普通的工作人員來講是比較合理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