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所以從小時候開始,父母都盡力地培養孩子,期盼孩子成人后能“出人頭地”。 但是隨著孩子年紀越來越大,父母的年紀卻是越來越老,不知道從什么開始,孩子和父母的距離開始變得十分遙遠,雖然孩子有出息了,但是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也是越來越少的。 人一旦上了年紀,最害怕的就是孤獨,尤其是當孩子們都無法陪在身邊的時候,那些孤獨感更是深有體會。 因此很多老人都不禁感嘆道:早知道這樣,當初還不如不讓孩子有出息,就在家,哪怕啃老也好。 王大爺看著家里空蕩蕩的屋子,又看看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深深地嘆了口氣。 這已經是兒子第三年沒有回家過年了,兒子很爭氣,在外地自己創辦了一個小公司,經濟上十分獨立。平時也孝順,好東西也沒少給自己買,但是就是一年到頭也不見他人影,著實讓王大爺十分想念。 今天是闔家團圓的春節,兒子早早就打電話說不回來過年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兒子變得十分忙碌,開始一年不能回家來一趟,家里也就只剩下王大爺一個人。 看著外面燈火通明、熱鬧非凡的別人家,王大爺的心中越發地不舒服,不禁感嘆道:孩子越有出息,老人的晚年就越不幸福,還不如讓他啃老,最起碼能在身邊陪伴。 曾經有一句話:“父母決定了孩子前半生的幸福,而子女則決定了父母后半生的幸福”。 很多人認為,只要是兒女有出息了,父母就能占到光,自然晚年后才會更加幸福。但很多子女有出息的老人卻坦言:寧愿孩子做一個普通人,甚至直言孩子在家啃老也可以。 老人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嘆,是因為那些有出息的子女,無論是有錢還是有名,表面上看起來是無限風光,但是想讓孩子在父母身邊噓寒問暖,也是基本上不太可能。 大多有出息的孩子,常常是“工作忙”、“走不開”,通常是越有賺錢的能力,欲望和野心也就越大,也就越舍不得停下腳步,哪怕是休息半天。 本來努力賺錢是好事,但是現在很多人都被金錢蒙蔽了雙眼,被金錢束縛了,錢反而成為了最大的追求,就連父母都能棄在一邊不管了。 兒女如果太優秀,老人自然是不敢經常打擾,即使心中有抱怨也是不敢說,這樣的老人,往往是感到十分孤獨的。 “啃老”,一直都是一個“褒義詞”,指的是那些長大后的子女,依舊不自食其力,指望父母養活自己。 但“啃老”也有另外一層含義:在父母垂暮后,子女能經常在身邊照顧父母。 人越是上了年紀,對于身邊人陪伴的需求就越大,上了年紀的老人,并非是害怕金錢上的缺乏,而是精神上的空虛。 尤其是那些身體不舒服的老人,內心越是脆弱,越渴望到子女的關心和陪伴。 對于那些過著普通生活的子女,雖然在經濟上不是那么富裕,但是能經常陪伴在父母身邊,生活本就是如此,身邊有人知冷暖,這就算得上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了。 就像是《常回家看看》里唱的那樣:“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的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今日話題: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有出息,還是做個普通人待在父母身邊就好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