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 中醫說“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對頭面部疾病,合谷穴又稱虎口,有清熱、止痛的作用。 穴位位置:在食指后面的掌骨(第2掌骨)中點垂直線上,離第二掌骨約1.5公分處(在虎口后)肌肉豐厚處。 按摩手法: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側,以旋轉揉壓方式至酸脹30次,早中晚各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陰交穴 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陰經交會之處,故名三陰交穴。 穴位位置:在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于脛骨后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按摩手法: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10秒后再揉。或順時針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婦要避免按揉三陰交) 涌泉穴 涌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每天堅持按揉刺激該穴,能改善神經衰弱、有助睡眠,且增強人體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彎曲腳趾時的凹陷處。 按摩手法:每天洗腳后,用雙手大拇指摩擦兩足底涌泉穴10分鐘左右。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時間延長為20分鐘。 關元穴 關元顧名思義,把元氣關住,使其不外泄。關元是足三陰、任脈交匯穴。經常按揉能夠起到補元、溫腎、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肚臍下方約四指的距離(3寸)。 按摩手法: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用手掌以關元穴為中心摩擦小腹,做100-200次,直至擦熱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全身補益要穴,經常按揉能夠起到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 按摩手法:按揉足三里穴前,要先搓熱手掌,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做100-200次,直至有酸脹感為止,同時還配合了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風池穴 風池是祛風要穴,經常按揉能夠起到祛風抗邪、壯陽益氣的作用。 穴位位置: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按摩手法:按揉風池穴前,要先搓熱手掌,用大拇指指腹邊按邊揉,按揉3-4分鐘,直至酸脹痛為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