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拳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飛所創,發源于河南湯陰,發展于湖北武穴。岳飛被害后,其四子岳震、五子岳霆逃到武穴市大別山下五郎關避難定居。將岳家拳傳于武穴民間,代代相傳至今,2008年,武穴市岳飛武校將岳家拳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業金為岳家拳第二十六代傳人。 岳家拳由拳術套路,器械套路,氣功與點穴和骨傷科等內容組成,拳術套路有;一字拳、二枝花、三雙門、四門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連環、十字樁等十個主要套路。氣功有瀝泉功,生鐵運功和點穴絕技。大刀、長棍、雙锏、雙錘、鉤連槍器械套路均為岳飛愛將所用。攻防結合,一擊必殺是岳家拳的特點,岳家槍是岳家拳械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岳家槍,槍中之王,民族之魂。當年岳武穆躍馬橫槍,馳騁疆場,槍挑小梁王,大敗金兀術,使敵人聞風喪膽,留下千古絕唱。】 預備勢: (1)面對前方,兩腳開立,腳尖向前,兩腳距離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如圖1)。 八法要領:精神貫注,意識集中,氣沉丹田,舌頂上顎,動作當中呼吸年練至一小段帶氣發聲助力。 (2)兩手上提又腰(如圖2)。 一、黑虎出洞 (1)右腳提起,離地面約20厘米(如圖3)。 (2)上動不停,右腳震地,再隨即上前一步,成右虛步,同時,兩掌由下經體兩側劃弧,在腹前交叉合撾,兩手勾外的上,左手在內,右手在外,目視前方,突然勾手向上勾(如圖4)。 二、黑虎出洞 左腳向左后微退半步,兩腿斜立,同時兩勾變掌左右分開上舉至頭頂上方,兩臂微屈伸直,兩掌心間上,指尖相對,相距約30厘米,目視前方(如圖5)。 (2)上動不停。右腳向左前方上半步,成左虛步,雙掌經體兩側下按至腹前交叉,兩掌突然變勾乎向上勾,勾尖向上,目視前方(如圖6)。 三、擦步拋托手 (1)左腳向左后退半步成右弓步,左手變掌下奪,右手變掌上梁護頭掌心向前(如圖7)。 (2)右腳挨地向前擦步,左飾跟步成右食雞步。上動不停,右掌經右側向下向前推掌置于胸前,左掌貼于右腕內側。兩掌再順勢向前拋托,目視前方(如圖8)。 四、馬步前推掌 (1)右即后退半步,停于左腳內側,左掌下穿,至左腿外側成俯掌。右掌上架于頭上方,身體右轉90°(如圖9)。 (2)上動不停,左腳上前一步,身體右轉,雙膝微屈,兩紫收至胸前,右手變拳,拳心向外,左掌貼于右拳背上(如圖10)。 (3)上動不停,兩腿悶膝下蹲成馬步,同時兩手一齊向前推出(如圖11)。 五、浪子回頭 (1)右腳提起,右拳變掌,雙掌向上分開,身體微左轉(如圖12)。 (2)上動不停,右腳用力蹬地,身體騰空眺起右轉90°,左腳先著地同時雙掌抱腰間,掌心向上(如圖13)。 (3)上動不停,右腳在左腳前方著地成右弓步。左掌從腰間向前直插側掌。掌心向右,同時右掌掌心翻向內,目視前方(如圖14)。 六、仙人指路 重心后移,左腿屈膝半蹲,右腳后退小半步成右虛步,右側掌從腰間向前插出,掌心向左,左掌收回腰間掌心向內(如圖15)。 七、轉身魚尾手 以右腳為軸,左腳掌為助身體向左后轉180°,右腿屈膝半蹲,成左虛步,同時,左掌由腰向向上經胸前向左肩上方反腕向前方劈掌。力達掌力,掌心向右,同時右掌向左攔,從胸前收回左腰間,掌心向內(圖16)。 八、馬步前推掌 (1)右腳尖里扣,兩腿半立,身體有轉90°,同時,右掌上提至胸前時,變拳,拳心向外,左掌由左肩收今胸前緊貼右拳背上(如圖17)。 (2)上動不停,兩腿屈膝下蹲成馬步,同時左掌貼右拳肯上一齊向前推出,目視前方(如圖18)。 九、浪子回頭 (1)提起左腳,右拳變掌,兩掌向上分開,約30厘米,票心向上,身體微向上左轉(如圖19)。 (2)上動不停,右腳用力蹬地,身體騰空跳起右轉90°,左腳先著地,同時,兩仰掌收拍腰間(如圖20)。 (3)右腳在左腳右前方落地,成右弓步,左掌變側掌從腰間向前直插,掌心向右,右掌不動,屈面對北方(如圖21)。 十、仙人指路 重心后移,右腳向后退半步成右食雞步,右掌從腰間向前插出側掌,掌心向左,右掌收回右腰間,掌心向內,目視右掌(如圖22)。 十一、轉身魚尾手 以右腳掌為軸,左腳向左后方退一大步,身體向左后轉180°成左食雞步,同時,右掌由腰間經胸前向上收,毛方肩上方反腕向前劈側掌,力達掌刃,掌心向右,同時右掌向左攔從胸前收回腰間,掌心向內,目視前方(如圖23)。 十二、浪子踢球 (1)右腿伸真立起,左腿屈膝捉起,同時兩手叉腰(如圖24)。 (2)左腿向前彈出,力達腳尖,(如圖25)。 注:彈腿高不過膝。 十三、雙龍出洞 左腳著地,右腳上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兩手變拳向前直中俯拳(如圖26)。 十四、黑虎抖威 (1)臺膝提起、雙手變掌,左拳收腰間前下插,右前臂收回胸前再上架頭(如圖27)。 (2)上動不停,右腿右落,左腳用力蹬地,身體騰空躍起右轉90°,震腳著地,兩腳平行站立,同時,右掌經體前向下再向外向上繞至右肩上方握拳,左掌亦向上向外向上繞,兩臂上舉,兩拳相對高過于頭(如圖28)。 (3)上動不停,兩膝間同時下蹲,成馬步,雙拳同時由頭上經體前向下貫擊(與地面擊響)拳背相對,目視前方(如圖29)。 十五、轉身魚尾手 (1)身體立起微左轉45°,左腳向后擦地退半步,成虛步,雙拳變掌,左掌置腹前,右掌由腹前向上穿出,掌心向內,指尖向上(如圖30)。 (2)上動不停,左腳向前擦步,上--步,右腳隨之擦地跟進一步,成左食雞步,同時左掌由腹部向左下劈掌,掌心向右。右掌向下按收右腰間,掌心向內(如圖31)。 十六、弓步一指鏢(右) 左腳后退一步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成--指鏢手向前鏢擊,力達指尖,臂微屈,肘左手變拳由前向下向后貫擊,掌心向上(如圖32)。 十七、弓步一指鏢(左) 右腳后退一步蹬直,左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左手成一指鏢向前鏢去,力達指尖,臂微屈,同時右手變拳由前由下向后貫擊,拳心向后(如圖33) 十八、弓步一指鏢(右) 左腳后退一步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成一指鏢向前鏢擊,力達指尖,臂微屈,同時左手變拳由前向下向后貫,拳心向后(如圖34)。 十九、轉身魚尾手 (1)意心后移,右腳尖里扣,身體左轉90°,左腳擦地向后退半步,腳尖點地。右手收回腹前變掌向前上穿出,左拳變掌收于腹前(如圖35)。 (2)上動不停,左腳向前擦步,右腳隨之擦半步跟進,成左虛步,同時左掌由腹前向左向下劈掌,掌心向右,右掌收抱右腰間,掌心向內,面對正北方(如圖36)。 二十、浪子踢球 (1)右腿伸直立起,左腿屈膝提起,同時兩于叉腰(如圖37)。 (2)右腿屈膝,左腿向前彈出,離不過膝,力達腳尖(如圖38)。 二十一、雙龍出洞 左腳著地,右腳肉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時雙手握俯拳向前直沖(如圖39)。 二十二、黑虎抖威 (1)右膝提起,漢手變掌,去掌收回由胸前下插,右臂經胸前上架護頭(如圖40)。 (2)上動不停,右腿右擺、左腳用力蹬地,身體騰笮躍起右轉90°,右腳搶先著地,兩腳成平行步屈膝站立,同時右掌經體前向下向外向上統一周至右頭部上方時據栽拳,左掌亦向外向上繞半周至頭部左側,兩拳面相對相距約50公分,拳心向外(如圖41)。 (3)上動不停,雙騰問時下蹲,成小馬步。雙拳同時由頭上經胸前向下貫擊,拳背相對,面對正西方(如圖42)。 二十三、轉身魚尾手 (1)身體立起,微左轉,右腳向右橫擦一步,左腳跟步、腳尖貼于右腳里側丁步,雙拳變掌,左掌置腹前,右掌由腹前上穿出,高與頭平(如圖43)。 (2)上動不停,左腳向前擦一步,右腳隨之擦地跟進一步,成左虛步,同時左掌由腹前向下劈掌,掌心向右,右掌外繞,收抱腰間,掌心向內(面對正后北方)(如圖44)。 二十四、弓步一指鏢(右) 與前圖16馬步一指鏢(右)動作相同,惟方向相反。不再重復文圖。 二十五、弓步一指鏢(右) 與鶴圖18弓步一指鏢(右)動作相同,惟方向相反(如圖45)。 二十六、退步魚尾手 (1)右腳擦步后退半步,左腳擦步前進上半步,左腳尖點地,成左丁步,右指變掌向左肩前回收。成立掌,掌心向內。左拳變側掌,由腰間向上至腹前斷馬,目視右掌(如圖46)。 (2)有腳向前擦步,成左虛步,同時,左掌向左向下劈出,力達掌刃,右掌收回腹間,掌心向內(如圖47)。 二十七、弓步沖拳 右腳前進一大步,左腳擦步跟半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掌變立拳向前沖害,左掌貼干右前臂內側,目視北方(如圖48)。 二十八、扣肘魚尾手 (1)右腳向左腳前上一步,身體左轉90°成右脆少,右拳變立掌收至腹前,上穿高過于頭(如圖49)。 (2)左腳向前上半步,右腳隨之上半步同時身體向左向后轉體180°,成左虛步,左掌由趵前向左前下方劈掌,力達掌指,右手經體前下收至右腰間(如圖50)。 二十九、童子拜佛 (1)左腳后退半步,右腳隨之后退半步,成左食雞步。左側掌變反常,收至胸口掌心向外,右掌變栽拳由下向上向外繞至胸口,拳背緊貼左掌心,拳心向外,兩手合成恭手(拜佛),向前推出,離胸約30公分。目視前方(如圖51)。 收勢: 左腳向右并步,兩腿站立,身體正直,兩手同時向下向外向上各繞一周,左右分開至胸前向下按掌在小腹前,間兩側分手,成立正勢。目視前方(如圖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