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一般指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和血管(包括冠脈、腦血管和全身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栓子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往期雜志當中,我們常常是講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等并發癥。這一期,我們將反其道而行之,聊一聊其他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該注意哪些與糖尿病相關的知識點。 首先需要關注的就是血糖。大家都知道,正常人空腹血糖為3.9~6.1毫摩爾/升。有時候一頓飯不吃,或者吃的過飽,就會導致血糖上下波動。這時候人體內的胰島就會發揮作用,通過增加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或者增加分泌胰高血糖素來使血糖水平上升,從而使血糖維持在正常的水平。而當胰島功能出現異常,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高血糖就可能長期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從血糖正常到確診糖尿病,這之間還有一個階段,那就是糖尿病前期。這是很多朋友都忽視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很多朋友體內血糖值雖然還未達到確診糖尿病的程度,但是長期一點一點穩步上升的血糖,已經開始對身體造成影響,如果自己本身還存在有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則可能導致自身疾病的惡化。 一項研究就指出,即使沒有糖尿病病史,隨著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與空腹血糖5.00~5.50mmol/L相比,隨著血糖升高。人群冠心病發生風險也會逐漸增加(即便尚未達到糖尿病標準)。而當心血管疾病患者已確診得了糖尿病,那么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關系則更加密切,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也會增加。 綜上所述,無論是否是糖尿病患者,都應當對血糖這個值多加注意。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早些發現血糖值的異常,則能夠早些降低自身疾病惡化的風險。不過血糖的變化,日常中肉眼通常看不出來,因此,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半年或者一年去做一次糖尿病篩查。 第二個值得其他疾病患者注意的點就是體質指數(BMI)。長期的能量攝入,會導致肥胖,而肥胖則會誘發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不堪重負,功能受損,出現高血糖,患上糖尿病。 一項研究指出,超重、肥胖者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別是正常體重者的2倍和3倍。與體重穩定者相比,體重增加者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90% ~ 170%,而體重減輕5 kg以上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減少了50%以上。 當然體重指數的增加,不僅會增加患者患糖尿病的風險,同樣的,還會對自身疾病造成影響。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控制體重可減少心血管病的發病和死亡。《基層心血管病綜合管理實踐指南2020》中指出,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患病率密切相關,隨著體質指數的增加,血壓逐漸升高。BMI每增加一個單位,冠心病的發生風險就會小幅度的增加。與代謝因素健康的正常體重人群相比,代謝因素健康的超重和肥胖人群冠心病的發生風險分別增加了26%和28% ;代謝因素不健康(血壓升高、高TG、低HDL-C、高血糖和腰圍增加,具有上述3種及以上危險因素)的正常體重、超重、肥胖人群冠心病的發生風險會依次升高。 此外,超重、肥胖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發生風險大幅上升。與正常體重者相比,男性超重、一級肥胖、二級肥胖者AMI的發生風險分別增加了32%、 70%和131%,女性分別增加了54%、 55%和64%。與維持體重在正常水平的參與者相比,男性肥胖者AMI的發生風險增加了67% ;減重至正常水平的肥胖者AMI的發生風險減少了34%。 另外,與正常體重(20 kg/m2 ≤ BMI <25 kg/m2)者相比,肥胖(BMI ≥ 30 kg/m2)者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增加了14%。這些都是隨著你肉眼可見的體重增長所可能出現的危害。 也正因此,保持一個良好的體質指數,不僅是為了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同樣也是為了降低自己本身存在的疾病變嚴重的風險。而如何保持一個良好的體質指數,建議患者做好膳食營養綜合管理。(表1) 膳食營養綜合管理
來源:《基層心血管病綜合管理實踐指南20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