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049 字 , 閱讀需 6 分鐘 1954年,日本水俁灣出現一種怪病,因為病因不明被稱為“水俁病”。患病的人步態不穩、手足變形并伴隨著抽搐,隨著病情發展精神逐漸失常,直到死亡。 經過科學家數十年的研究,才發現原來這種病是因為患者吃了當地水里的生物,而這些水生生物又食用了工廠廢水。 只是這些有毒物質在進入魚蝦體內后并沒有消失,哪怕經過高溫蒸煮送上餐桌時也沒有消失。 當時,因食用水俁灣被污染的魚蝦人數達數十萬。 沒人會想到,自己當初隨意排放的廢水和污染物,如今卻出現在了自己的餐桌上,甚至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01.超90%食鹽被污染 2018年6月,國內媒體報道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相似的新聞: 在這兩起新聞里,出現了一個共同的污染物——微塑料。 對很多人來說,微塑料是個陌生的名詞,甚至不少人是第一次聽說。 微塑料,是直徑小于5mm的不規則塑料顆粒。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不溶于水也不可生物降解。雖然小到我們肉眼都看不見,卻破壞力驚人。它們會吸附在各種物體上,還會四處游蕩,被無數海洋生物吃掉。 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些微塑料和當初日本的有毒物質一樣,不能被分解也不能被消化。 最終,那些被我們扔掉的塑料垃圾,就這樣換了種形式出現,并進入我們的嘴里、胃里、血液里和身體里。 也許你會覺得Dr.X在制造恐慌,甚至覺得這些都是杜撰的。那么,請你看看下面的研究: 2018年10月,維也納醫科大學和奧地利環境署聯合展開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一組樣本中的6人糞便中全部檢驗出了塑料微粒,且多達9種不同類型。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人員估計全球50%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 而這還不算最恐怖,更可怕的研究結果在后面! 《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的一篇研究顯示,全球銷售的食鹽品牌中,居然有超90%都被塑料污染,在這其中海鹽的塑料含量最高。 02.危害,已影響到人類未來 僅僅只說微塑料有多常見,你可能還是覺得無所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微塑料到底會帶來怎樣的危害。 目前,海洋中有114種生物體內被發現有微塑料,有超690種生物被發現攝入微塑料(包含人類)。 當微塑料被分解成更小的微粒后,會隨著人體循環系統的吸收,進入到人體器官中。當微塑料達到一定濃度時,可能就會傷害甚至殺死細胞。 另外,不論什么生物攝入微塑料,都會造成消化道的損傷,并影響到部分生物的繁殖率和體內的酶活性。 更加嚴重的是,微塑料可以吸附一些污染物,比如例如能致癌的多氯聯苯和多溴聯苯醚等污染物,被生物攝入后再釋放到它們體內,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另外,微塑料還能改變人體的肺部與胃腸道的微生物結構,并對我們的健康產生連鎖反應。 而最新研究還顯示,微生物甚至能夠通過胎盤被未出生的嬰兒吸收! 想象一下,如此往復下去,人類將沒有任何退路可走。 03.這場災難誰也無法幸免 微塑料的危害固然可怕,可是更為可怕的是截止到目前,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微塑料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偷偷進入我們的身體內! 一次性紙杯: 去年11月,印度理工學院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研究顯示,在一次性紙杯中裝入熱飲或熱水,15分鐘左右就能向飲料中釋放約25000個微米大小的微塑料。 也就是說,一個人一天用一次性紙杯喝三杯茶或者咖啡,就能攝入75000個肉眼看不見的微塑料。 想想你平時喝的咖啡和奶茶,再想想逢年過節和各種應酬時,你用一次性紙杯喝了多少熱茶?這就意味著你已經無意間攝入了不計其數的微塑料! 茶包: 首先是袋子本身可能會添加微塑料,畢竟這樣可以幫助茶包在沸水中保持形狀。此前,有研究人員在研究時就發現,一個茶包在放入水中加熱到95℃時,杯子中會釋放116億個微塑料。另外,包裝茶包的內包裝也可能含有塑料襯里。 搖粒絨服裝: 搖粒絨服裝一般都是由回收的塑料制作而成的,也就是搖粒絨服裝里含有不少塑料微纖維成分。 瓶裝水: 《環境科學與技術》中的一篇研究顯示,人類每年預計會攝入3.9-5.2萬顆微塑料,而平時喜歡喝瓶裝水的人,每年會攝入驚人的21.1萬顆微塑料。 奶瓶: 《自然·食品》中的一篇研究顯示,在使用聚丙烯塑料瓶制備的每升嬰兒配方奶粉中,嬰兒可能會攝入約1600萬顆微塑料。想想在給孩子泡奶粉時,一般水溫都不會太低,而水溫越高,釋放的量就會越多。 各類食品: 除了一些生物體內已經發現了微塑料,目前在萵苣和小麥作物中也發現了微塑料。因為這些植物的根部可以吸收土壤和水里面的微塑料,并進入到人類口中。除了這些,海洋中的魚類也是微塑料的受害者。 、 說完上面這些,你會發現微塑料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我們必須要及時行動起來,才能有效避免微塑料繼續泛濫: 少喝奶茶和瓶裝水 購物時少用塑料袋 少用塑料吸管和一次性餐具 垃圾做好分類回收 塑料制品不要亂扔 Dr.X說: 在微塑料面前,最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都是我們人類自己。 我們確實無法做到不產生垃圾,但我們可以做好垃圾分類和其他自己應該做的。不然,最后我們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