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歷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在那個封建思想統治的漫長時期,人們奉行著“三綱五?!焙汀熬龣嗌袷凇钡人枷?。而封建思想對女性的壓迫更甚,“三從四德”“女德”等糟粕思想甚至流傳至今。 何為“生妻”?“生妻”最早出現于《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李陵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深入敵境,兵敗被捕,投降匈奴,與被扣留在匈奴的蘇武多次相見,蘇武在回到漢王朝之前修書李陵,勸他回朝,李陵寫了這篇《答蘇武書》以作回應?!吧蕖币辉~也是最早出現在此文。 文中有這樣一句“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這是“生妻”最早的來源。意思是壯年時奉命出使,滿頭白發時回歸,年老的母親去世了,年輕的妻子改嫁了。李善注引《漢書》中說“子卿婦年少,聞以改嫁。”意思是蘇武尚未去世,身陷匈奴無法回歸,他的妻子就改嫁了。 為何不娶“生妻”?要知道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女人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遵守三從四德,地位極其低下,原則上只有男人有資格提出“離婚”,也就是“休掉”自己的妻子。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之妻王氏,自己無法生育,卻“囊括其所蓄,輦而歸諸王”主動提出“休夫”。 當然在中國封建時期漫長的歷史中,休妻容易罷夫難,像王氏和李清照這般女子少之又少,更多的女子不過是男人的附庸,即使遭受著不公平地對待,也只得默默承受。 在古代還流傳著“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的俗語?!肮褘D”常常被人指責晦氣,甚至被冠以“克夫”的帽子。那為什么還說“寧娶寡婦,也不原娶生妻”呢?原因在于,古代連年的戰爭以及衛生條件差、醫療設備有限等情況,女子失去了丈夫,成為“寡婦”的不在少數,女子本身并沒有過多差錯。 “生妻”結局從古至今,輿論都是一把利刃,現代人尚且因社會輿論壓力患上抑郁癥甚至自殺,更不必說在那個封建禮教“吃人”的社會,在那個女子地位如此低下的時代了。 現如今,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素質不斷提高。男尊女卑的時代已經過去,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屬品,也早已沒有了“休妻”“生妻”這一概念。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幾乎已經是人們的共識。 況且,近些年我國離婚率不斷攀升,“離婚”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在第二段婚姻中找到合適的伴侶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寧窮死,別娶生妻”這一俗語早已不適合當今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