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趙馨,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八年制學生。 【指導教師】郭煒,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山東新中魯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澀可固脫”,凡腎氣不固而致精關不固,水泉不止,滑泄不禁,皆宜固攝腎精,或溫攝腎氣。哪些藥物有甘溫收斂之性,有固澀腎精作用呢? 一、牡蠣 咸,微寒,歸肝、膽、腎經。肝病中多用生牡蠣以平肝潛陽。因其澀而能收斂,咸而能軟堅,故尤喜入少陰腎經。專用收澀則取煅牡蠣。可用于婦人血崩、帶下諸病證。張景岳:“同熟地固精氣禁遺尿;同麻黃根斂陰汗,同杜仲止盜汗;同白術燥脾利濕;同大黃善消癰腫;同柴胡治脅下硬痛,同天花粉消上焦癭瘤瘰疬結核。” 二、海螵蛸 味咸,性微溫。入肝、腎經,可收澀固脫,可益精固精。《神農本草經》云烏賊骨主血閉,可見入血分尤佳。烏賊魚善補益精氣,對婦人血枯經閉,用之亦良。 三、龍骨 味甘平,性收澀。且其質粘。因性澀質粘,故能收澀元氣,鎮安精神,固澀滑脫。張錫純云:“凡心中怔忡、虛汗淋漓、經脈滑脫,神魂浮蕩諸疾,皆因元陽不能固澀,重用龍骨,借其所含之元陰以翕收此欲渙之元陽,則功效立見。”此宜生用不宜煅用,斂正氣,固腎精而不斂邪氣。 四、芡實 味甘氣平,入脾、腎經。健脾氣養陰而止渴,補腎固精而止遺。多用于小便不禁,遺精,白帶,白濁見久虛不固之證。 五、蒺藜 味苦,微辛,微甘,微溫。入肝腎經。略帶澀性,功能重在補益肝腎。肝病中多用于溫肝陽,腎病中多用固精補腎。 |
|
來自: 九龍池dn5pzqmi > 《中醫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