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了遠古人類狩獵、放牧、祭祀、戰爭、娛樂等生活場景,以及牛、羊、馬、駝、虎等多種動物圖案和抽象符號,揭示了原始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內涵,是研究中國人類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藝術史的文化寶庫。  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有20多處遺存巖畫。

 不過,我們今天要尋訪的不是現代巖畫,而是古代巖畫。



 所以,這兩位圓臉女神的準確稱呼應該是“大眼睛生殖女神”。 賀蘭山巖畫中最具規模的人面群像,可能是祖先或神靈匯集的“圣像壁”。








 顯然,刻畫者已不滿足于簡單的寫實,而要追求抽象、美觀、裝飾性了。 在中亞地區古匈奴銅飾上也有類似風格的動物圖案,有學者稱其為“匈奴風格”。 中原地區,商周時的玉器、青銅器上,好多動物已圖案化、抽象化。
 謝謝巖畫作者為我們研究早期人類的狩獵方式和馴養動物提供了依據。









 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石刻,全是文字,但記載的是朝廷派欽差大臣修賀蘭口關隘之事,與巖畫無關。
 明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609)石刻,記錄重修賀蘭口水關之事。
 比普通石頭堅硬的玉都可以雕琢,在疏松的石頭上刻畫就更不在話下了。
如果您覺得這篇游記還可以看看,請點右下角的“在看”。謝謝! 如要看海上游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請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免費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