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能決定孩子的一生嗎? (聽更多小明微課,文末點擊“閱讀原文”) 人類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主動去尋找意義 而人類語言的價值就在于 主動超越其固有意義 精神分析因意義而產生價值 01 02 小明老師: 在這個咨詢的過程中,你是怎么考慮心理咨詢的主體問題的? 咨詢師: 第一次咨詢,雖然來訪者問的是孩子的問題,但是最后在整個咨詢的過程當中,我還是把媽媽當作咨詢主體,去談論了她的家庭的狀況,她的夫妻關系,還有她和孩子之間的整個家庭氛圍。 第三次,我就把孩子當成了咨詢主體; 第四次,來訪者還是講孩子的問題。 小明老師: 今天這個案例記錄,咨詢師是這樣寫的:重點幫助來訪者解決孩子的問題,告訴來訪者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等等。 從這一段話里面就可以看出心理咨詢師在這里面把兩歲孩子當成咨詢主體了,這樣就導致這個咨詢出現了方向性的錯誤,咨詢的主體都錯了。 精神分析治療的第一法則 便是人類語言的主動超越性 它使得治療的瞬間不會消失 意義得以揭示 03 記住:心理咨詢中咨詢師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斷的確認咨詢目標! 咨詢目標不會像大家想的那么快就能得到。有時候來訪者可能剛開始就給你提出咨詢目標,但可能是假目標。 有時候來訪者可能一開始提的目標就是真目標,我們就可以把它作為咨詢目標。 有時候來訪者可能每一次做咨詢,咨詢目標都在變,我們就要跟著變。 所以確認咨詢目標是一場心理咨詢一開始的最重要的事情。 剛才我們確認的咨詢主體,是兩歲孩子的媽媽。但是這個兩歲孩子媽媽的咨詢目標可能是她的孩子情緒問題,也可能孩子情緒問題只是一個替代性的問題。 在這場咨詢里面,我們的心理咨詢師她對咨詢目標的確認,她認為這場咨詢的目標就是來訪者想解決兩歲小孩兒情緒的問題,那么這到底是不是咨詢目標? 小明老師:咨詢的主體和咨詢的目標是不相同的兩件事兒。 第一,咨詢的主體指的是我們對誰進行心理咨詢,我們在這個咨詢中,我們咨詢的主體是媽媽,不是孩子,這是咨詢的主體問題。 第二,咨詢的目標就是媽媽在心理咨詢中所提出的咨詢目標。看起來她的語言上表現為她想咨詢的是兩歲孩子的情緒問題。 但是這個目標到底是不是真實目標,這個是需要在心理咨詢中通過大量的方法去確認的。 小明老師:心理咨詢的咨詢主體和咨詢目標不能確定,就沒辦法確認到底來訪者來咨詢什么問題。 結語: 確認咨詢目標是心理咨詢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考驗咨詢師水平的第一個攔路虎。 下期繼續聽小明老師講咨詢目標的四種確認方式。 拉康把精神分析的優先權給了語言 是因為語言反映著社會階級的構成 而家族中的等級結構 會在孩子的無意識中構成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