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漂泊的過程中,每天都會不停的思考和感受,思考心理咨詢和心理問題的各個層面的東西,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算是我的思維原始過程中的原發性琢磨。 2007年5月15日:暗示與神經癥的關系 神經癥的癥狀是有深層原因的,并具有自我防御性。意識層面的解釋往往很難奏效,而且易引起來訪者的反駁與抵抗,有時解決了表面癥狀,卻又以時間性復發和癥狀轉換重新出現。 假設:神經癥都有潛意識基礎,在潛意識中有“根”,此根的形成是在負性生活事件(個體而言)的刺激下,個體在強烈的情緒驅使下或極端理性指導下,對自我進行暗示,從而成為絕對化非理性的信念,如必須、一定之類絕對化暗示,也可認為是與潛意識達成情結性契約,從而導致具有強烈的動力性,潛伏后不斷吸收內在能量,由“根”而成“干”成樹,最后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成為神經癥。 自我暗示,而后被遺忘、壓抑,卻沒有消失。 我們需要進入潛意識,重新提取生活事件,重新經歷過程,重新修改暗示,從根上切除影響。(回歸原初情境去處理的意識。) 2007年6月3日:負性評價的影響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人說常想一二,不看八九。 事情發生對人的影響,往往不在于事本身,而在于個人對事的評價。 負性評價對人的影響特別大,超我的譴責對自己有巨大的控制力、約束力和破壞力。 負性評價對人的情緒起著很強的消極作用,抑郁癥的根源應該與負性評價有很大關系。做很多事都沒意思,,人生沒有意義,覺得遇到的事情都不順,做的事情都不順心,從而導致情緒低落。 負性評價產生于錯誤歸因,是內心的自我以高要求高標準來衡量,也是內心自卑的表現,是自我摧殘的方式。 尋找、覺察負性評價,重新加工認知,將負性評價轉化為正性和中和的。 2006年6月15日 生理欲望對思想的影響 生理欲望是人最大的驅動力之一。當生理需要驅力強大時,會直接作用于大腦腦區,驅使大腦產生與此需要緊密相關的意象,同時對相關刺激提高感受性,特別敏感于這些外在誘因,即使強度很小,都能產生很大的吸引力。 同時內在需要導致人思想上的變化,在意識與無意識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力,如性欲,它的驅動力強烈時,導致人不自主的有生理欲望,在大腦中產生與性有關的場景,在行動上產生張力,增強敏感感受性,在夢中出現性夢,并驅使人尋找滿足的途徑。 生理欲望是人存在的基石,滿足生理欲望是人存在的第一要素。內在需要激活時,可以從生理心理上影響人。 2006年7月3日 語詞的線索作用 人所關注的東西,經常提到的語詞,往往都是通往潛意識的線索。 潛意識不是遙不可及的,不是無法捉摸的,它一定會在日常生活中顯示它的蛛絲馬跡,顯示內心獨特的味道。而這種微小的線索,往往通過語詞-最常見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來。 留意別人說的每一個詞,線索往往就在里面,那是開啟寶藏的鑰匙。所有的答案都在他自身,他的思想中,他的心靈中,他的表達中,他自己不一定知道,但他內在的潛意識一定知道,而這些正好都是線索,從外而內的線索。 相關鏈接: 作者簡介:阿蘇,男,心理咨詢督導、精神分析傾向心理咨詢師、家庭治療師、團體輔導師,2015年度壹心理最佳專欄作者,北京晚報“心理行者”專欄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