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某,男性,52歲 頭暈,頭重,腰痛,乏力4天
患者4天前出現頭暈,頭重,乏力,伴隨有腰痛,無嘔吐,無肢體偏癱,無天旋地轉,在我院中藥治療,與小柴胡湯,桂枝加葛根湯,黃連阿膠湯后癥狀未見好轉。
刻診:頭暈,以兩側為主,無耳鳴,無嘔吐,無天旋地轉,頭疼,重,以頭頂連及后項為主,胸悶,乏力,腰痛酸軟(經絡診查以膀胱經一線為主),口干,沒有口苦,無惡風怕冷,無鼻塞流鼻涕,無腹痛腹瀉,無大便干燥秘結,小便正常,平時飲自釀白酒1斤/日。
舌質尖紅,苔白膩。

脈沉細。
診斷:眩暈—少陽太陰合病,少陽樞機不利,清陽不升,太陰失運,痰濕阻滯于清竅,腰部。
治療:疏解樞機,健運太陰而化濕,從小便而解。
方藥:小柴胡湯,苓桂術甘湯,腎著湯
柴胡15g,黃芩10g,半夏12g,生姜10g
干姜10g,黨參10g,茯苓30g,桂枝20g
蒼術30g,天麻20g,葛根60g
兩劑,日一劑,水煎服。
按:患者頭暈,胸悶,口干,舌尖紅,為少陽,頭重,腰痛酸軟,乏力,為太陰,為少陽太陰合病,小柴胡湯,苓桂術甘湯,病機核心為太陰水氣不運,病變部位上,下焦為主,患者腰痛,酸軟,為水氣停滯腰部,予腎著湯。
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苓桂術甘湯為治療太陽太陰合病常用方劑,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的癥狀。
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主之。《千金》作腎著湯,腰痛患者我們需要詳細的診差,很多人一腰痛就補腎,我在臨床中觀察到寒濕腰痛很多,可能跟我們的生活方式,飲食有關。
黃帝內針六經辨證:患者頭暈,在兩側為主,辨在少陽,取同氣的外關,上病下取,患者兩側頭暈,男左女右,取左外關。

腰痛酸酸,疼痛部位,診查經脈,在兩側的膀胱經一線,病在足太陽膀胱經,取同氣相求的手太陽膀胱經的后溪。

根據四總穴,腰背委中求。

患者水氣為病,痰濕體質,取陰陽陵泉的健脾化濕利水。

診治小結:
患者,男,52歲,痰濕體質,中等身材。
癥狀:頭暈,頭重,胸悶,腰痛,酸軟,乏力。
三才:上焦,下焦。
經絡:太陽經,少陽經,太陰經。
取穴:外關,后溪,委中,陰陽陵泉
療效:患者留針25分鐘后,取針,訴頭暈兩側不明顯覺得暈了,腰痛減輕。
⊙注: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佳明,副主任醫師,畢業于廣西中醫學院傳統醫學專業,欽州市優秀青年中醫,老年大學保健班班主任,優秀教師,善于運用六經辯證經方治療中醫內科、婦科、兒科常見病,治療過程中能夠針藥并用,內外兼顧,注重疾病背后的成因,幫助每個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情緒管理。
為生民立性命,為往圣繼絕學。
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注: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