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紅軍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在此召開了名垂史冊的遵義會議,中國革命迎來了偉大的歷史轉折點。從此,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紅軍重新施展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從接二連三的失敗開始不斷走向勝利。要知道,在此之前,紅軍因“左”傾教條主義而損失慘重——從長征出發時的八萬六千多人銳減到三萬余人。這正是: 遵規依矩反剿洗, 義勇紅軍陷危機。 會師北上路坎坷, 議定西進旗飄疾。 偉績神來賴領袖, 大捷鬼驅笑頑敵。 轉戰回旋循天道, 折返四渡奠勝基。 2018年10月16日至18日,我有幸參加在遵義干部學院召開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工作培訓班,期間,不僅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和紀念館,還第一次聽說并實地考察了茍壩會議,重新認識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的深刻含義。 茍壩會議會址 1935年2月底,紅軍在5天之內再得桐梓,勇奪婁山關,又占遵義,取得了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最大的勝利。3月4日,毛澤東被任命為前敵政治委員,重新恢復在紅軍中的領導職務。3月10日,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給前敵司令員朱德發來急電,請纓進攻打鼓新場(今金沙縣城),欲消滅駐扎在那里的黔軍,爭取在云貴川三省交界地建立新的根據地。當時,紅軍總部駐扎在茍壩(今遵義縣楓香鎮茍壩村),張聞天總書記連夜主持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除毛澤東外,與會人員一致同意攻打。毛澤東則認為,盡管打鼓新場只有戰斗力不強的黔軍,但該地城墻堅固,易守難攻,且四周有中央軍8個師、滇軍4個旅,以及隨時可趕到的川軍;一旦不能迅速攻克,勢必陷入援軍重圍,難逃滅頂之災。 但是,毛澤東的意見并沒有被大家接受,主戰意見呈一邊倒局勢。事關紅軍生死存亡,毛澤東急了,憤而說道:“如果大家堅持攻打,我這個前敵司令部政委就不干了。”說罷,摔門拂袖而去。會議通過舉手表決,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形式最后做出攻打決定,同時罷免了毛澤東剛上任一周的前敵政委職務。 散會后,毛澤東回到住所,事關重大,無法入眠;時已深夜,遂拎起一盞馬燈,沿著田間小道步行3里開外,先后趕到周恩來、朱德住地,反復商議、勸說,終于說服兩人贊同了自己的意見。次日凌晨,紅軍截獲敵電,確認滇、川敵軍正秘密向打鼓新場集結,已聚100個團,驗證了毛澤東頭天的分析。會議一大早遂繼續進行,因有周恩來、朱德的支持,加上新的情報,與會人員均改變看法,同意毛澤東的意見,決定取消進攻打鼓新場決議,并恢復毛澤東前敵司令部政委的職務。 茍壩會議 3月12日,茍壩會議決定,組建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名義指揮紅軍行動。遵義會議提出的“改組黨中央領導特別是軍事領導”的任務自此圓滿完成。真可謂: 遵義一會定乾坤, 紅軍掌舵又澤東。 打鼓新場商戰事, 茍壩群雄合意同。 胸懷全局勇諫言, 力排眾議敢擔承。 真理光芒照暗夜, 長征路上燃馬燈。 人們通常把毛澤東領袖地位的確立,說成是在遵義會議上。有黨史學家認為,長征期間,紅軍經常開會議事,遵義會議可視為那一時期由一系列的重要會議組成,前有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后有扎西會議、茍壩會議、會理會議,而在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則是整個系列會議的高峰和總代表。茍壩會議無疑是遵義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開創了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制度,使黨內生活走上正規化,是我們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撥開歷史的迷霧,我們看到,真理有時候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數人手里,掌握真理的人常常會受到孤立、排擠。為此,我們敬仰毛澤東在茍壩會議上胸懷全局、把握戰況的遠見卓識、準確判斷,以及排除萬難、百折不撓堅持真理、捍衛真理的勇氣。與此同時,在認識到毛澤東的正確后,在遵義會議上曾受到毛澤東嚴厲批評的博古、凱豐以及其他與會者轉而全體贊成毛澤東的意見;在這里,我們敬佩這些共產黨人的光明磊落和大公無私,他們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榮辱面子,勇于承認錯誤、及時改正錯誤,與黨和紅軍的命運休戚與共。有感于斯,賦詩一首,以表情懷: 戰事紛繁亂萬千, 正確決斷解命懸。 群雄主戰求近利, 獨冠避敵彰高遠。 撥霧開云尋真相, 抽絲剝繭探本源。 堅持真理勇擔當, 成敗衡量唯實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