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不少快遞公司由于到崗人數嚴重不足,導致節后的快遞業務無法正常運行。于是部分快遞公司試圖通過微信朋友圈來發布招聘信息。還有一些快遞總公司要求每個網點在群里發一張操作場景,以證明其按時開工。 與此同時,為了讓快遞員工能夠及時返工,各大快遞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激勵措施,一些重點城市的分公司,均給每個準時到崗的快遞員準備了數百元不等的開工紅包。還有一些快遞企業要求返城員工推薦老鄉入職,以補充新鮮血液。 但即使如此,很多快遞公司還是招不到人手。北京順豐快遞網點曾表示,年前該站點共有70多位員工,春節過后僅有不到50人。另有一家上海申通快遞網點負責人表示,今年15-20人的人員短缺對于他們這樣一個中型站點是比較嚴重的,已經占到了全站人員規模的近三分之一。 面對春節之后快遞員緊缺問題,業內人士提出擔憂:目前剛過完節件量并不大,但是再過幾天快件量可能急聚上升,屆時到崗或新招聘的快遞員若是無法恢復到正常水平。那么,最近兩年頻頻出現的年后爆倉事件就有可能在今年重演,快件積壓、延誤所帶來的投訴和罰款會讓快遞公司受不了。 實際上,年后快遞出現爆倉事件并非空穴來風。去年2月,申通、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因人手短缺出現網點爆倉、癱瘓等事件,這也反映出行業存在由于勞動力短缺、基層盈利率不高帶來的季節性、區域性末端網點運營不穩定等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快遞員的平均主動離職率在30%以上,尤其是在過完年后。據國家郵政局去年同期的調查結果顯示,除順豐、中國郵政EMS外,80%以上快遞員在一個網點工作時間不超過1年。其中,入職不到1個月的快遞員離職比例最高。 那么,快遞業為啥會在春節過后返崗率這么低呢?一方面,對很多快遞員來說,春節是唯一的假期,平時快遞工作強度大,節假日并不休息,請假還要扣錢,所以一旦春季返鄉快遞員普遍返工時間要晚很多。 另一方面,年后快遞行業會有個淡季,3-7個月沒什么業績,一些快遞員業務量上不去只能拿保底工資,很多人覺得過早返崗沒有必要,等到過了正過十五之后,再回大城市找工作,屆時到底做不做快遞工作也無所謂。 事實上,快遞員的收入并不算低。根據順豐的招聘啟示稱,工資一般拿到手6千左右,上班時間7:30到晚上9-10點。而京東招聘自營配送員,入職福利:月薪8000-12000元,公司繳納五險一金。但即便如此,快遞行業始終存在著招人難,崗位缺人現象嚴重。 對此,我們認為,快遞業存在長期的“用工荒”原因有這么幾點:首先,北京等大城市房租漲了,吃飯花銷加一起一個月差不多4-5千,一線員工工資普遍就只有7千左右,所以做快遞這個行業只是賺取辛苦錢,根本賺不到大錢。 再者,快遞員工作壓力很大,平均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超負荷的工作,會透支人的精力,這使很多人不愿意長期干下去。而且快遞員隊伍主要是外來務工者構成,這些人綜合待遇低、沒有綜合保障。 最后,對企業缺乏歸屬感。特別是在快遞企業加盟體制內,每個快遞網點都是獨立的法人,自負盈虧,這導致網點負責人沒有動力付出成本改善快遞員的住宿條件。在低價競爭的市場中,他們的目標是利益最大化,而非員工的滿意度。 所以,對于基層快遞員來說,在缺乏長期福利保障、沒有勞動合同約束,導致快遞員對企業沒有歸屬感。在他們看來,在哪家快遞公司打工都一樣,誰給的薪酬更高一些,管理的相對松懈一些,就往哪家快遞公司跑。 從目前情況來看,快遞行業正在逐步發展規范之中。當“月薪過萬”不再能夠成為吸引人的噱頭時,快遞公司應急需完善用人機制、改善工作環境,為快遞員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企業文化與保障,并且讓快遞員獲得職業認可。為此,我們認為,要想徹底走出“用工荒”,需要整個快遞行業的共同努力,才會有所改善。 |
|
來自: 昵稱7380146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