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陸續創作了矮僧帽壺、漢鐸壺、圓鐘壺、矮井欄壺、乳鼎壺等,并挑選工藝師和高 級工藝師每周為特藝班學員上課,奠定了紫砂技術水平躍上新臺階的基礎,為整個紫砂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 顧景舟做壺60余年,在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國諸名家的同時,一改清初以來紫砂壺纖細繁瑣、堆砌繁華之氣,追求壺體線條的流暢舒展,權衡比例的協調秀美,注重造型的簡樸大方,獨 創出了屬于自己,那雄健而嚴謹、流暢而規矩、古樸而典雅、工精而秀麗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壺藝泰斗、一代宗師。 1954年10月,顧景舟響應政 府號召,積極參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生產工場的組建籌劃工作。1955年1月建社就緒,立即著手負責“紫砂工藝班”的招生和技術輔導的育才重任,培養出現今的多位高 級工藝美術人才。 ![]() 顧景舟先生汲取了“曼生井欄”造型精髓,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制作出了如今這把矮井欄壺。矮井欄造型簡潔,留有大空間的畫面的設計,可以為文人墨客的參與留下施展的余地,這也易于將文人畫家的墨寶與紫砂壺完 美結合。 顧景舟在垂暮之年,將自己一生幾十年的創作實踐經驗總結歸納,親自編著《宜興紫砂珍賞》巨作,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發行,在紫砂陶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顧景舟窮畢生精力于紫砂陶藝,不斷進取,勇于創新,并帶領幾代人為紫砂事業增光添彩。他以博大的胸懷,精湛的技術,在紫砂發展史 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不愧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正如著 名美術大師亞明先生所評:“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過十余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 ![]() 顧景舟大師的紫砂壺精品,目前存量不多,尤其是文革至上世紀90年代之間的作品,存世量少、料工皆精,還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因此價格尤其高。 顧景舟是當代紫砂的一代宗師、壺藝泰斗。在近千年的紫砂發展史上,他是一個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他開創了當代的文人茶器,創立了自己的紫砂理論,培育了一代紫砂中堅人才。他的制壺理念,影響著幾代紫砂后人,成為不可顛覆的“顧派”,并給后人留下了一大批傳世作品。 |
|
來自: 新用戶3670525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