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時不時都會有粉絲說:
從小到大都不是很自信,有需求不好意思表達,錯過了很多機會。
因為不夠自信,喜歡的男/女神被人追走了。
因為不夠自信,有好點子,卻不敢公開表達,只能默默憋在心里。
……
有沒有自信,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了。之前我有做過一個關于增強自信的視頻 ?
今天就在這個視頻的基礎上,給大家帶來十條關于增強自信的建議,希望能給你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 別只看視頻,文字內容擴充到了10條建議!哈哈哈
人的外表會影響到他的自信心。
王爾德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膚淺的人才不會以貌取人。
當然,這里的以貌取人說的不僅是外表,更包括一個人對外的氣場,包括穿著打扮、眼神、談吐、氣質。
在我們不了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地從他對外展現出來的這些東西評價這個人。當一個人對外氣場撐起來了,那人們就會高看三分。
形象管理不一定是要把臉整得多好看,但穿衣整潔干凈、搭配得體,昂首挺胸,淡定從容,儀態就會不一樣。
同樣的,外在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內在。
你邋里邋遢地外出時,跟你化著一個精致的妝容出門時,氣場是完全不一樣的。
前者的你出門,可能只想快去快回,看到熟人都不想打招呼的那種;后者的你出門時,容光煥發,哪怕遇到男神、遇到前任都可以特別瀟灑打招呼。
你是一個經常抱怨的人嗎?
“他那么好,我配不上他。”
“如果是他的話,肯定能把事情做好的,唉,我就不行了。”
“……”
習慣性、經常性的抱怨會讓你陷入一個負能量的氣場中。
時間久了、次數多了,身邊的朋友會漸漸遠離你,因為沒有人喜歡當情緒垃圾桶,而你則會在糟糕的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甚至給自己打上相應的標簽:我就是沒用、我就是無能。
打上這樣的標簽之后,你的心態也崩了,怎么可能撿起信心?
接納自己,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去改變,變成自己希望成為的人。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事情,以前我也有做過一些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比如我師兄讓我去做計算機測算。
說真的,因為太不了解,做得不好,導致覺得自己很挫敗。這不利于培養信心,也不利于做好事情。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將自己擅長做的事情最大化,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而對于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盡量應該回避,交給別人去做。千萬不要甭管什么事情都給自己攬下來,你沒辦法做好,同時又落得埋怨,反而不美。
遇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放輕松:這是我們都會遇到的情況,沒什么大不了,也沒什么好自卑的。
現代社會分工明確,也不會要求我們成為全才,對于自己的缺點和短處,能回避就回避,同時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你會越來越自信。
這一條的核心就是:臉皮厚。
臉皮厚是一種能力。
我是一個臉皮比較薄的人。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心里就開始想:哎呀,別人是不是都在笑話我?他們是不是都在看我?我好尷尬啊……
可事實上,真的沒有那么多人關注你。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哪怕你出糗了,大家笑一笑,也就忘記了。
所以你也沒必要沉浸在出糗的那種尷尬狀態中,自己跟著笑一笑,大大方方地忘在腦后就對了。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焦點效應:我們往往會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度。
有時候你可能在想,這個人為什么老是看著我?是不是我衣服穿反了?是不是我怎么樣了?實際上,對方只是輕飄飄地看了你一眼。
我覺得有句話也蠻有道理的: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你自己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別人放在心上又怎樣?
別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大家都在關注自己,所以你也多多關注自己吧。
這一點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討好型人格。
因為他們太希望周圍的人能夠滿意,從而扭曲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可問題是,無論你怎么討好,也沒辦法滿足所有的人。
可能你讓這個人滿意了,另外一個人看你不爽了。
太在意別人的評價與看法,只會讓你對自己形成人格打壓:你這樣不行,你那樣不好。
你的爸爸媽媽、對象、孩子等等的人,會期待你成為某個樣子。但不管是誰,都不值得你去扭曲自我,回應他們的要求。
這是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他們的人生,別讓他們的指指點點影響了你自己的發揮,做好自己就好了。
你的身體已經有了自己的主人,那就是你自己!所以,過好自己就好。別人實在不高興,那就讓他們不高興好了。
你只需要為自己負責。所以你自己覺得OK,那完全就可以昂首挺胸了。
歸因方式會影響一個人看待生活的態度,也會影響他的心態。
什么是歸因方式呢?就是在你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是怎樣看待它的形成原因的。
舉個例子,你成績不好,你會怎么看待這件事?是怪自己天賦不好、智商不夠?還是覺得努力不夠,還需要繼續投入?
歸因于天賦、智商這種無法改變的客觀原因,會讓你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偏向于悲觀,也會讓你感受到一種無力感:因為這不是你能改變的東西。
而歸因于努力、專注度等的主觀原因,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會更積極。
因為你不會覺得這件事是我沒辦法改變的,不會沉浸在“啊,我好沒用”的情緒中,也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將情緒轉化為動力。
尤其是在遇挫之后,要將問題歸因為后天的、可改變的主觀原因,別去悲春傷秋,去尋找合適的方法論。
我總是會告訴大家,可以給自己做一個計劃,定一個目標。
但定目標也需要合理控制,如果好高騖遠,制定的目標脫離實際,無法實現,屢屢失敗之后,會讓你產生自我懷疑:為什么我總是這么失敗?
所以,定目標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也不要跟別人比較,別看著別人的情況,心里想著“我也要這樣”,實際上卻不符合自身情況,導致屢屢遇挫。
一定要記住,別人是別人,你是你自己。目標永遠是量身定做的最好。那種不太高,但也要踮起腳尖才能夠到的,就是最適合你當前的情況的目標。
在你實現一個個目標的過程中,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
這一條對剛出社會、被家里保護得很好的朋友比較適用。
一直生活在家人的羽翼之下,突然讓你面對這個社會,你會感覺不太適應,就可能下意識地想要找家人幫忙參謀參謀:我這樣是不是可行?我那樣會不會不太好?
這時候你就不太有主見,對自己的想法和決定不夠有信心,覺得需要別人(權威)的認可才行。
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試著停止向家里求助,試著自己獨立起來,包括經濟上,還有個人生活問題上。
在一個人獨立的過程中,是很容易培養出自信的。當你產生“靠我自己也可以”的想法時,就是你脫離原來的依靠,建立起自信、自主意識的過程。
你會發現:越獨立的人,越自信。
當然,獨立不是孤立,也不是孤獨。你還是可以跟身邊的親朋好友分享你的事情,只是不再是單方面的求助。
如果是比較缺乏自信的人,建議先從小事開始,先去完成一些成就感閉環:去做事-完成-得到成就感。
我們得到成就感的過程,就是培養自信的重要途徑。
比如說,我覺得我學習不好,比較自卑。那就先針對某一門科目,比如英語,我先背五十個單詞,每天堅持。別去想別的事情,我先去做好這件事,哪怕很小,但我努力了,實現了,同樣會有相應的成就感。
比如說,我覺得我沒啥能力,沒啥特長,所以比較自卑。那我就要選一個點作為支撐,比如我就要特別細心地整理文件,或者是我就要在office上做得更好等等。
反正就要給自己一個“你很棒”的理由。自信心都是這樣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對于一個不夠有信心的人來說,也別邁太大的步子,因為也很難邁出去,先做小事,積累起來的信心,到后來就可以支撐你去做別的大事了。
選擇以小事作為突破點,連接起來的自信,到后面就形成面……
當你覺得自己正在做一些枯燥、無聊的工作,無法給你帶來自信的反饋時,也許就是你該走出舒適區的時候了。
有一段時間我也是因為在做一些重復性的工作,讓我覺得,我的人生一眼就看得到頭了,我很難體驗到自信這種飽滿的情緒。
然后我朋友就建議我,去做一些有點兒難度,有點兒挑戰的事情。
等我做成功之后,我就能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同樣也是自信心的極大提升。甚至于說,不用等到成功,在你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你就已經跟過去的自己有很大的不同了。
你是否有過想做卻一直沒有嘗試的事情呢?
你是否有一些覺得還沒有準備好所以不能去做的事情呢?
如果有,那今天,你就可以嘗試著邁出第一步。邁出第一步之后,你就贏了。
如果說自卑是一種情緒,那么自信是一種能力。情緒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但能力卻可以助力你的人生,讓你走上乘風破浪的路。
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幫助到大家哦~如果你們還有其他增強自信的點子,也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朋友們記得經常來看看我呀,
可以把我設為「星標」☆~
步驟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