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字:周振華(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 
題詞:王劍冰(著名作家,《絕版的周莊》作者) 漢代霍去病勇冠三軍,功勛卓著。抱著“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報國壯志掃平邊患,大興漢之軍威國威,最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封狼居胥”的偉業中化作了一道像祁連山一樣的雄偉山脈,永遠鎮守著邊疆的山川河谷,感昭后人。從漢代的西域都護府到唐代的安西都護府一路走來,歷史的風煙里還能依稀聽見唐代詩人筆下遼闊雄壯的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王昌齡心中對敵斗爭的決心與吶喊。“騮馬新胯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這是李白對將士們英勇殺敵立功報國的贊揚。類似如此反映邊塞軍人的唐詩數不勝數,它們無一不把對捍衛國家尊嚴,守護領土完整的意愿,謳歌贊美勇士的敬仰之情充分的表達。歷史延續至今,從漢賦唐詩里的軍人報國之情,在當今的一首首歌曲里也得以充分體現。詮釋了當代中國邊防軍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犧牲的壯志豪情。在眾多膾炙人口,廣為傳唱的歌曲里,也反映了雖然在不同時代,但軍人為國家守土有責的職責是永遠不變的使命與擔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旋律優美動聽的《邊疆的泉水清又純》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在“唱親人邊防軍,軍民魚水情意深……”的歌聲里,把軍民聯防一條心的魚水情深和保邊疆的愛國忠心深情地流露出來。萬家傳唱的《駿馬奔馳保邊疆》更是在一陣“駿馬奔馳在遼闊的草原,鋼槍緊握戰刀亮閃閃……”的高亢悠揚,充滿豪情的歌聲中,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邊疆軍人時刻準備打敗進犯之敵的昂揚精神面貌展現出來,深受廣大人民喜歡。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一歌中,最后結尾那句“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愿駐守在風雪的邊疆”,更是令人動容和感動。 八十年代里,展現中越自衛反擊戰中將士們對家鄉對親人思念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望星空》,還有反映戰士們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血染的風采》等歌曲,或溫情纏綿的表達了軍人對祖國對親人深沉的熱愛與眷戀;或激情澎湃蕩氣回腸地顯現了為維護祖國尊嚴與利益而甘于獻身的英雄本色。讓我們來重溫一下這些歌詞,來感受邊防軍人的情感世界里,對祖國對親人深深的愛。“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正是這一首首歌聲里,三軍將士的情和愛都化作了動聽深情的音符,回響在那個令人難忘的時代,至今仍打動著人們的心扉,產生追憶和致敬。一首《當兵的人》,讓很多當過兵的人和沒有當過兵的人,都能唱上一曲。歌詞中“頭頂著邊關的明月,身披著雨雪風霜……”,在鏗鏘有力的節奏里,充滿自豪充滿激情地把當代軍人以苦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體現得酣暢淋漓。 無論什么時候,中國的邊防軍人都忠誠地忠于職守,以鮮血和生命來捍衛國家利益和軍人榮譽。祁發寶、陳紅軍、肖思遠、陳祥榕、王焯冉等五位戍邊英雄,永遠像一棵棵挺撥的白楊樹,把“一棵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桿兒壯守望著北疆……”里唱著的精氣神一樣,還同時守望著祖國的南疆、西南、西北等廣袤無垠的邊防大地,在世代的傳唱中講述著中國邊防軍人的戍邊情。
作者簡介:張鈞杰,貴州省安順市人。散文詩歌散見《貴州日報》,《湛江晚報》、《烏蒙新報》、《西部散文選刊》、《精短小說》、《文學欣賞》,《奔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