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途旅行 滇行之建水篇 建水古城 建水古城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城墻高二丈五尺,四門有城樓,樓為三層,各高四丈,非常壯觀。堪稱云南之冠,也被稱為古建筑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 建水古城之東門 朱家花園 建水朱家花園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原為朱氏宗祠,后經擴建,擴建后的朱家花園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擁有廳堂房舍260多間。這規模宏大的深宅大院由家宅和宗祠兩個部分組成,其間散布著大小42個天井,還建有花園、水池、假山、戲臺、房舍、亭廊等等。 朱氏宗祠 ![]() 朱家花園合影 ![]() 朱家花園是西南邊陲大觀園。進了大門是三套三進的院落,并列連排。步入中門,迎面而來的是一道透空花墻,上面開著一道月宮門,正上方有四個字“循規蹈矩”,背面則是“謹言慎行”。院子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前廳、中廳和后堂。 當年花廳外面的這個花園是朱家少爺、小姐們最喜歡的地方,他們在這里吟詩、寫字、畫畫、唱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 朱家花園,整組建筑陡脊飛檐、雕梁畫棟、美觀大方、精美高雅。 2013年3月,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團山民居 團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處,歷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語稱“突舍爾”,意為“藏金埋銀之地”。 這種民居的建筑風格,典雅質樸、錯落有致,是我最喜歡的一種類型,它不但入畫,也可出攝影作品。 團山民居交通也十分便利,并有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 團山村是一個典型的滇南漢族移民村,始祖張福于明洪武年間由江西饒州府鄱陽縣許義寨貿易入滇,先居于建水城西門外之藍頭坡,后三遷擇里,定居團山,人丁興旺,衍為巨族。在600余年的歷史長河中,張氏族人遵“百忍”家訓為安身立命之本,家風良好,子孫好學上進,文武人才眾多。至清末,張氏族人積極參與個舊錫礦開發,掙得巨額錢財,皆回鄉建蓋豪宅,光耀門庭。 現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門3座,寺廟3坐,宗祠1座,占地面積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積16158平方米。其形制規整,布局靈活,空間景觀豐富,內雅外秀,建筑精美,工藝精湛,表現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代表了云南地方本土建筑發展的最高水平,是考察中國近代地方民營工商業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2005年6月21日,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保護基金會將其公布列為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確認團山古村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未經觸動的人類珍貴遺產的典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雙龍橋 建水雙龍橋,俗稱“十七孔橋”,是座三閣十七孔大石拱橋。 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處,橫跨瀘江與塌沖河交匯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跡之一,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清乾隆年間先建三孔,道光年間又建十四孔與之相連,因此俗稱 “十七孔橋”。橋中建有三層樓閣,兩端各有亭閣一座。橋身用巨石砌成,全長148.26米,寬3米,遠看猶如一艘樓船,近觀似長虹臥波。它造型奇巧,是我國現存的優秀古橋之一,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景點。2006年05月25日,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 ![]() ![]() ![]() ![]() ![]() ![]() ![]() ![]() ![]() ![]() ![]() ![]() ![]() 攝影 舟歌 小花 小彥 娟子 珍珍 華仔 編導 小舟 楊楊 莎莎 富哥 抖音制作 小花 美篇制作 明鑒 謝謝觀賞 謝謝關注 我的長途旅行 6.9萬篇內容 53.2萬人參與 更新于 2020-12-23 打開美篇,查看更多內容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云南 滇昆明 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