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從被發現到全球大流行至今已超過一年,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疫情未來發展感到迷茫。新冠疫情毫無疑問是一百年來最嚴重的流行疾病。巧的是上一次這么嚴重,甚至可能更嚴重的大流行疫情,正好發生在一百年出頭,那就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 新冠疫情和1918流感有非常多相似之處。 1、它們都造成全球范圍大流行,被感染人數數以億計 2、都是呼吸道傳染病,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死亡病例多因嚴重肺部感染所致 3、死亡率都較高,可能因當時醫療條件差,1918流感死亡率接近10%,比新冠疫情當前2.2%的死亡率還高 4、兩種病毒所屬類型都很常見,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都是普通感冒可見的病毒類型,造成1918流感的H1N1/A型和新冠疫情的SARS-COV-2都是常見感冒病毒中傳播力和殺傷力更大的版本 圖為1918年,在法國的美國軍營中,被H1N1感染的美國士兵 因此新冠疫情一定程度可以參考1918流感疫情。在這里,我們逐步分階段對比(下文中采用的數據來源于網絡,如有出入還請糾正): 疫情早期爆發時間:H1N1爆發于1918年初/新冠爆發于2020年初一般認為1918“西班牙”流感起源于美國堪薩斯軍營,有記錄的時間是1918年3月。一般認為早在1918年1月,甚至更早之前H1N1病毒可能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在美國堪薩斯軍營最早爆發。隨后1918年3-4月份在全美各地迅速爆發。因為一戰美國將大量軍人送往歐洲,很快也迅速傳播到了歐洲。 新冠疫情目前還無法確定起源地,只能說最早被發現的爆發地是在2020年1月的武漢。1918年是因為一戰導致人員流動迅速推動了流感疫情,而現代社會則因為交通便利推動了新冠疫情。2020年3-4月份,新冠在歐美等國迅速爆發。從時間節點來看都與1918年大流感驚人相似。 在1918年,隨著夏天到來,流感疫情開始減緩。此時美國死亡人數為7.5萬人(當時美國人口為一億人左右),比以往季節流感死亡病例高一些,但還不足以引起政府重視,加上當時新聞管制嚴格,世界上很多人甚至還不知道有這個高致命性的流感病毒存在。 而2020年夏天,美國新冠疫情相對有所減緩。盡管死亡人口已經大約有10萬人(現在美國人口約3億人),雖然信息技術比1918年發達得多,媒體都在報道新冠疫情,但美國很多人似乎還并不重視新冠疫情,甚至覺得疫情很快會結束。 來勢洶洶的第二波大爆發:1918年下半年/2020年下半年1918年8月份開始,開始減緩的流感疫情又迅速反彈。美國以及整個歐洲的感染和死亡人數都遠遠超過1918年初時的情況。此外印度、中亞、澳大利亞、南美等地也相繼開始爆發流感疫情。在此期間美國死于流感人數超過30萬人(放在今天的美國人口比例相當于100萬人死亡),全球死亡則高達2000萬人左右(當時全球人口不到20億人)。 而2020年8月份開始,美歐等地的新冠疫情也像1918年下半年的流感疫情那樣迅速開始反彈,2020年12月-2021年1月甚至連控制得很好的中國也出現相對較多的感染人數。美國在此期間大約死亡30萬人,從人口比例看比1918年流感要好些,但也只能說是五十步笑百步,并不值得欣慰。 疫情相對緩和:1919年全年/2021年(?)1918大流感發展到1919年時基本已經遍布地球,并持續在主流歐美國家傳播,相對來說殺傷力較1918年下半年時降低了一些。但仍然造成大量傷亡,這段時間美國死于流感人數仍有數十萬人。 本文發文時,全球新冠疫情也開始緩和,但仍遠未到結束的地步。以美國為例,一天6萬例依然是個驚人數字,但相對于2020年末最高30萬日均確診數來說相對好些。 可以看到新冠疫情發展到目前為止,主要西方國家的形勢與1918年西班牙流感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連疫情出現變化的時間節點都非常相似。如果新冠疫情接下來和1918流感的趨勢相似,那么2021年新冠疫情還不會徹底結束,只是會相對緩和,而很難完全恢復正常。但與當時不同的是現在人類已經研發出新冠疫苗。如果疫苗效果達到預期,那么也許新冠疫情結束時間會比1918流感快一些。 疫情完全結束:1920年流感大流行階段性結束/2022年新冠疫情也會結束?1920年春天,流感疫情在歐美多個地區都再度出現反彈。但相對沒有1918年下半年的反彈嚴重。在1920年4月份之后,在歐美國家就基本沒有H1N1疫情報告,大體上結束了這次大流行,一般認為易感人群要么已經病死、要么已經有免疫力,從而切斷了H1N1傳播鏈。盡管H1N1流感病毒從未被真正消滅——在2009年時還重新引發過一次大流行。不過殺傷力遠不及1918大流感強,所以從認知上來說最后的H1N1大流行在1920年結束了。歷時大約2年半。 如果未來新冠疫情與1918流感疫情發展相同,那么2022年上半年還會發生一次小反彈,最后在2022年夏季基本消失。以后新冠病毒可能還會在世界各地零星散發,但不會出現2020年的嚴重大流行。 當然如果我們運氣足夠好也許這一次反彈不會出現,2022年我們就可以和新冠疫情說拜拜,但這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2021年主流國家大部分人口基本完成疫苗接種;2)不出現能完全逃逸疫苗的變種(現有變種暫時還未能完全逃逸);希望這種情況能出現。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貧窮國家肯定無法在2021年普及疫苗,因此基本可以確定2022年在部分國家新冠仍然不會消失,非常遺憾。 當然以上預測是基于1918流感得出的結論。雖然新冠和H1N1流感有相似之處,但畢竟還是不同的病毒,因此很難保證未來發展一定會如1918流感那樣。運氣好的話也許會比1918流感更快結束,運氣差的情況下也可能會慢一些。以下分析一下兩者的區別。 1918流感和新冠病毒哪個更可怕?1918流感死亡率接近10%,而且不像新冠主要殺傷老年人,1918流感對年輕人殺傷力也非常大。因為大量青壯年死于流感甚至一定程度提前結束了一戰。從這一點來看,1918流感比如今新冠還要可怕。 不過2009年H1N1卷土重來時,死亡率不到0.1%,完全沒有1918年時可怕。這有幾種原因。其中一個解釋是2009年出現的H1N1毒株是相對較弱的版本。其實1918流行時某些地區流感的毒株死亡率也較低。如哥本哈根當時報道的死亡率大約是0.29%,遠低于其它低于接近10%的死亡率。另外因為現代人體內對多種流感有抗體,以及現代有較多有效抗流感病毒藥物以及抗生素防止二次感染。 所以很難說誰更可怕,只能說這兩種病毒都給人來社會帶來極其可怕的大流行災難,都是應該極力避免的。 H1N1流感和新冠病毒誰更容易變異?相信大家最怕就是新冠病毒變異,變異可能會導致康復者二次感染、疫苗失效,有可能會使疫情難以結束。流感病毒就是因為很容易變異,所以經常要打流感疫苗。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都是RNA病毒,相對DNA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實際上1918年那次流感到底變異出多少個毒株,現在也很難考證,但肯定不會少。當時來回反彈、不同地區死亡率差別很大很可能也是不同毒株導致的。 好消息是,冠狀病毒因為基因信息比流感更多,結構更為穩定,因此相對流感不容易變異。在同樣條件下,理論上新冠病毒變異發生率是會低于1918流感病毒的。不過當今世界人口比當時更多,感染得人多了變異幾率就會提升。還有因為現今醫療更發達,一些免疫缺失患者被挽救回來后卻會導致變異毒株更頻繁出現(這些免疫缺失患者放在以前會更容易死亡而不易傳播,所以這也是在為免疫缺失患者治療新冠時更要注意隔離),因為在免疫缺失患者體內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 但我認為不必對變異毒株過于恐慌,恐慌很大程度在于媒體炒作。大部分醫學專家都認為新冠病毒結構較為穩定算是不易變異的病毒了。完全逃逸現有疫苗不太容易發生。舉個例子,有報道說四分之一SARS康復患者的抗體血清可以中和MERS(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冠狀病毒)病毒,平時感染過普通冠狀病毒的人也會相對不易感新冠病毒。 前面說過1918流感在丹麥哥本哈根流行的毒株致死率較低,只有0.29%。而被這種毒株感染的人也會相對不易感致死率較高的毒株,使得1918年時哥本哈根成為受疫情影響較低的城市。一定程度上這種低致死率變種讓哥本哈根“接種”天然疫苗,避免了大量死亡。 因此疫苗還是快速結束疫情的最有效手段,該打還是要打,總比自然感染要強。變種雖然聽起來可怕,也應該警惕,但不應該過度渲染。而且疫苗普及得越快,才越不容易出現逃逸變種。 幸運與挑戰說回1918流感,那時候中國怎么樣呢?根記載當時中國受到1918流感影響較小,只在1918年中時局部小規模爆發,沒有出現數十萬人死亡的慘劇。因此催生了一種假說認為H1N1流感早在中國爆發所以當時中國已經群體免疫,并且認為H1N1起源于中國。當然這種猜測并沒有足夠科學根據,難以讓人信服。相對說服力高一點的說法是認為中國流行的抗病毒中草藥對流感效果較好,因此死亡率較低。 但不管如何,今天中國能迅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無疑是因為高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是值得贊揚的。 但我們也要清楚認識到,即便疫苗已經出現,新冠病毒也不會很快消失。疫苗在世界范圍普及后,可能仍會有零星爆發,成為地區性傳染病。在人群免疫力高的地方,新冠傳播力以及重癥死亡率都會大大降低,不需要因為少數幾個病例封鎖,社會可以正常運轉。但人群免疫力低的地方,新冠可能就會繼續肆虐。所以不要認為中國基本控制住新冠就能高枕無憂,目前我們還沒有形成人群免疫力。當世界重啟時,我們還沒有建立人群免疫屏障的話,要么新冠會重新在境內流行,要么只能繼續“閉關鎖國”。若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在全中國普及新冠疫苗接種。相信我們做得到。也相信如張文宏醫生所說,至暗時刻已經過去,希望的曙光即將來臨。人類是可以戰勝這一次疫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