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便開始過此節日。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它們和重陽節更配| ▼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叫“撐腰糕”、“花糕”、“發糕”或“菊糕” 古時候說老人吃了重陽糕就不會腰酸背痛了,所以每年要給老人吃重陽糕,希望老人腰桿硬朗精神好。但重陽糕由糯米制成,老年人不易消化。美食雖好,不可多吃哦~ 在重陽習俗中,吃重陽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因為“糕”與“高”諧音,也就寓義著生活水平步步升高,象征合家歡樂吉祥如意。 ▼ 賞菊花 現在多數菊花被視作墓地之花、喪葬之花,其花語為“離別”、“訣別”、“懷念”等,絕對不能拿來饋贈親朋好友。 但在古時候菊花所象征君子、長壽、辟邪等意。因此有了重陽節賞菊花的習俗。 ▼ 飲菊花酒 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 佩茱萸 簪菊花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 登高 登高大致有三由來:一是有登高避災的傳說,二是古人的山岳崇拜,三室在秋日草木開凋零之際登高“辭青”,于陽春三月的“踏青”想對應 九月九又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在這是選擇登高,再適合不過了 現如今的重陽節,已成為了敬老新風尚,遠在他鄉的你們,想到了家中的父母了嗎?孝心在,天天都是重陽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