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費總額超疫情前水平 與往年不同,8210億元僅是“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而非全口徑消費額。不過根據商務部數據,這一銷售額也已超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的水平。 春節期間,大型支付機構監測餐飲商戶銷售額同比增長約1.3倍,部分外賣平臺線上餐飲消費額增長2倍以上。除夕當天,有的平臺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70%,上海、安徽、青海、陜西等地重點監測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79.0%、40.5%、21.0%和18.1%。 “不少商家針對在一二線城市過年的異鄉人增多,推出小份年夜飯或按需定制的年夜飯,是就地過年新態勢下的創新。”付一夫表示。 根據陳曦的說法,今年春節線上消費很高,“造成消費整體高的幻覺”,這實際是對線下的替代,而不是增量。但事實上,線下消費還是得以從去年的頹勢中“喘口氣”。 據有關機構監測,全國10個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200%,達到2019年春節同期86%水平。支付寶數據顯示,全國熱門商圈的支付寶交易金額平均增長108%。 不過在另一程度上,線下消費也確實沒能徹底恢復。 △ 受“就地過年”政策影響,春運客流大幅減少,跨省旅游遭受了沖擊。以四川省為例,今年春節黃金周,全省各地共接待游客4365.87萬人次,旅游收入285.53億元,分別只恢復到2019同期的52.9%和49.2%。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周邊游和本地游市場的“飄紅”。 據同程航旅數據,假期前六天周邊游整體環比漲幅達289%,部分城市周邊游同比增長300%以上;飛豬平臺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本地游預定量同比漲超660%;攜程門票的數據亦顯示,本地預訂門票的訂單量比2019年春節增長超300%。 付一夫認為,本地游和周邊游的興起,對于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游業起到了非常好的修復和補充。“旅游的產業鏈很長,從出行到餐飲、購物等等,都能得到提振。”他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旅游可能還是以本土旅游為主,這對大城市周邊來說,是個不錯的機會。 就近休閑,除了旅游,沒有比看電影更好的選擇。《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刺殺小說家》等多部國產電影在春節期間上映,引爆電影市場,一些影院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場面。 △ 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11日除夕—17日正月初六,全國電影票房達78.22億元,繼2019年59.05億元后,再次刷新春節檔全國電影票房紀錄,增長32.47%,同時創造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全球單一市場周末票房等多項世界紀錄。其中,截至2月21日22時03分,電影《你好,李煥英》累計票房正式超過《唐人街探案3》,成為中國影視票房第五名,而上述兩部影片累計票房均已突破40億元。 然而,高漲的票房背后也有票價上漲的因素。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月22日0時,2021年電影平均票價為44.2元,遠高于過去7年。陳曦認為,春節影院票房高,也造成了消費整體高的幻覺。 △ 2月14日,消費者在深免海口觀瀾湖免稅城體驗電子產品。 △ 消費者(右)在位于海口的深免海口觀瀾湖免稅城選購離島免稅品。 “目前中國免稅行業正處在起步期,主要場景還是在機場,存在局限性。如果未來放開市內免稅店,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好,同時也利于行業發展,對未來消費回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付一夫說。 “事實上,新型消費發展最核心的根源,就是以數字經濟、數字技術為軸進行拓展,本質是消費數字化領域的轉型。”付一夫認為,回看2020年,已經有很多新型消費在蓬勃發展。目前很多傳統領域都在拓展線上業務,這對于對抗疫情風險起到了重要作用,對復工復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指出,今年新型消費很搶眼,也是因為經過了過去一年的培育,那些不太適應的人群已經得到了一些強化,這也對新型消費的進一步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整個數字化轉型也是對數字技術發展的正向反饋,這也會進一步強化消費者的意識。”付一夫表示。 △ 2月3日,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中國京西皮影非遺園,京西皮影傳承人王熙介紹牛年主題皮影。 付一夫認為,在未來,零售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是大方向,“會帶來雙贏局面”。他表示,線下商家一直承受著經營壓力,迫切需要轉型,線上商家也存在著獲客成本高等問題,彼此都有訴求。 在餐飲領域,付一夫認為,企業首先需要拓展服務邊界和半徑,如與相關平臺合作,盡力向線上拓展業務;另一方面,疫情之下人們對食材的質量更加重視,因此企業也要更加重視食材的選購、對品質的監測和把控;與此同時,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餐飲門店除了關注菜品,也要進一步完善服務、裝修等,提高消費者進店體驗;最后就是要緊跟政策,針對餐飲浪費的行為采取進一步措施,比如強化宣傳、推出小份菜等。 撰文:《中國報道》記者 左琳 責編:何晶 制圖:左琳 圖片來源:
|
|
來自: 昵稱7162712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