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玲子的女兒天月才上小學二年級,就已經讓她這個當媽的傷透了腦筋。 先不說在學校里怎么樣,反正在家里,天月是名副其實的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不高興了,對她媽愛答不理,吃個水果,都要她媽洗好了,切成片,送到嘴邊上。 小姑娘脾氣大,兩三歲的時候,玲子教育她,她就往外扔玲子的皮鞋,攆玲子出門。 小姑娘挑食,不吃蔬菜,不吃豬肉,玲子批評她兩句,她一句接一句地頂嘴。 玲子氣得打她屁股,她就用小手抓撓玲子,抓撓不過大人,她反嘴就咬。 玲子的手背被女兒咬傷過不止一次! 天月上幼兒園后,每每在家,玲子還樂顛顛地給女兒喂飯,給女兒穿衣服。 天月上了小學,還是五谷不分,四肢不勤,對媽媽依賴成癮。 為了鼓勵天月學著做家事,玲子推出有償服務:自己吃飯1元錢,自己穿衣服2元錢,取報紙5角錢,倒垃圾5角錢,拖地2元錢,洗碗1元錢…… 長此以往,天月每天在家里抬抬手,都向她媽要酬勞。 玲子不付費,就享受不到女兒的親情服務! 母親節這天,天月的家庭作業是老師安排的,給媽媽洗腳。 玲子高興壞了,覺得還是老師有辦法,女兒懂得孝敬她了。 依葫蘆畫瓢,她規定女兒每周給她洗一次腳,沒想到卻遭到了天月的強烈反對。 天月責怪她:媽媽,你搞形式主義,你看我作業這么多,哪兒有時間給你洗腳?太沒有創意! 玲子哭笑不得,每每提起這事,就直嘆氣,說自己養了只白眼狼,女兒不懂得感恩。 孩子沒有教養,不懂孝道,怪誰呢? 早些年,玲子和鄉下的婆婆合不來,每次婆婆來家里做客,玲子都擺出一副冷臉。 逢年過節,玲子和老公經常因為孝敬各自父母的禮物、禮金多少發生爭吵。 前兩年,玲子的婆婆患了老年癡呆癥,做事丟三落四,一會兒糊涂一會兒明白。 玲子不愿意伺候婆婆,慫恿老公將婆婆送去養老院,說是眼不見心不煩。 婆婆住進了養老院,玲子很少帶女兒去探望,連表面功夫都不肯做。 一次,她和女兒談起將來的養老問題。 天月說:“媽媽,你老了可千萬不能生奶奶那樣的病!” 玲子問:“為什么呀?” “我沒有錢送你去養老院!”天月回答,“現在是爸爸賺錢多,可以送奶奶去養老院,我將來不可能像爸爸一樣當大老板。” 02 玲子和同單元的鄰居芳子是好閨蜜。 芳子是一家服裝廠的工人,相貌普通,工作一般,老公是跑長途的貨車司機。 芳子的兒子家樂和天月同齡,生活自理能力很強,還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比女兒都貼心。 玲子對芳子是羨慕妒忌恨,芳子樣樣不如她,卻有個懂事聽話的兒子! 她怎么都想不明白,天月比家樂上的興趣班、補習班多,智商、情商反而不如家樂,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玲子問家樂:“樂樂,誰教給你這么做的?” 家樂靦腆地說:“阿姨,沒人教給我,我媽媽平時就是這么做的,我看著 就學會了!” 芳子的婆婆患腦血栓后就一直和他們一家住在一起,老人大小便失禁,需要每周去醫院針灸;老人大腦不受控制,經常不分晝夜地喊叫哭鬧…… 芳子從沒嫌棄過婆婆,每天給婆婆洗臉、梳頭、洗腳、擦身…… 她還忙里偷閑向一個老中醫學會了針灸按摩,為了方便照顧婆婆,她夜里和婆婆睡在同一張床上。 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婆婆生病這幾年,身上從沒長過褥瘡。 雙休日,芳子給婆婆梳洗打扮妥當,用輪椅推著婆婆去公園,家樂就給奶奶表演節目,說相聲、唱京劇,哄得老人特別高興。 在芳子的耳濡目染下,家樂特別懂事,在家里自己能做的事從來不麻煩媽媽,功課做完了,內務整理好了,就幫著媽媽拖地、洗碗,照顧奶奶。 芳子忙一天工作下來,又忙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一到晚上就腰酸背疼,家樂就主動給媽媽捶背,端來熱水泡腳。 不用老師布置作業,不用父母天天督促,家樂做事特別自覺、自律。 在家樂的成長中,芳子堅持以朋友的身份和兒子平等交流。 她答應家樂的事忘記了,她會向家樂認真地說:對不起;家樂幫她分擔家務,她會向家樂真誠地說:謝謝。 別小看這兩句簡單的禮貌用語,不是每個媽媽對待孩子都能做到這樣的平易近人。 父母在做,兒女在看。 你不孝敬老人,孩子怎么會孝敬你? 你不尊重孩子,孩子怎么會尊重你? 父母的為人處世,對孩子影響至深。 世上最好的教育莫過于父母的言傳身教,良好的家風家教也是留給兒女最好的財富。 作者簡介:徐俊霞,媒體撰稿人,筆名:海風,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與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氣的作品。公眾號:齊魯海風(ID:haishangfeng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