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算來,戴口罩已經戴了一年的時間了,在戴口罩的這段時間里,總是有很多朋友給益壽君留言,以前沒覺得嘴里有味啊,怎么帶了口罩反而有味呢。還有一些老朋友常年被牙齦腫脹、出血、潰瘍、牙周炎、嘴邊起泡的問題困擾。今天益壽君一并給大家解決了,告訴大家一個神奇的飲品——甘露飲。一聽這名兒就覺得這飲特別好喝吧,嘴里喝完嘴里又甜又清爽,其實,這甘露飲主要的作用是清除腸胃當中的濕和熱。口腔有情況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脾胃的問題,那么,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現在我們聯想一下什么地方“味沖兒”,除了廁所,就是下水道,那什么季節下水道味道特別大呢?夏天吧。一個熱一個潮濕,再加上那么多食物殘渣和廢料混合在一起,是不是覺得有點像我們的胃腸道?中醫對于口臭是有獨特的認識的,是多與脾熱、胃火、腸燥有關,臨床也發現,如果日常喜歡吃辛辣或者抽煙,同時還有慢性病史,容易導致脾腎陰虛、濕熱內蘊而出現口臭。這股氣熏蒸口腔里,到牙齦產生牙齦炎,腫脹、流血、嘴角起泡在所難免。到底怎么解決呢? 甘露飲最早出現自宋代的《和劑局方》中,名老中醫也留下了許多甘露飲的臨證心悟,那么,甘露飲如何產生這么大的作用,成為治療口臭等癥的“香餑餑”呢?脾喜燥惡濕,濕氣會遏制脾氣的生發,損傷脾陽,甘露飲先用了茵陳和黃芩來化濕熱。茵陳歸脾、胃、肝、膽經,有清濕熱,退黃疸的作用。黃芩則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好幫手,兩者相互配合,一邊治理濕一邊清熱,濕熱沒了,腸道反上來的“臭”就減弱了。濕熱下去了但是留有的濁氣還在,這個濁氣我們不能再讓其升上來,而是要讓它降下去,不讓它再反到嘴里。那么會用到什么?枳殼,歸脾、胃經,能夠理氣寬中,行滯消脹。而加入的枇杷葉也有其獨特的能力,枇杷果、核、葉等部位的作用都不同,它本身是入肺,但是肺與大腸相表里,就是利用枇杷葉清肺降逆的作用,將濁氣降到大腸以下,從而排出體外。化濕熱、泄濁其實對脾胃也有所傷,想要脾胃之氣轉起來,還需要涼血的生地,生血益精的熟地,讓脾胃氣血充盈流轉同時給腸道滋陰、加水。麥冬養陰生津,天冬養陰潤燥,石斛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再以甘草調和,津液充足,運行無阻,濁氣也不容易再犯,人就從內到外清爽了。這個甘露飲,與其他湯劑不同,需要涼著喝,一周之內見效即止,喝的同時要禁止辣椒、煙酒等辛熱之類的食物,如果怕麻煩可以選擇中成藥三九胃泰顆粒。同時,我們自己也要注重口腔衛生,飯后漱口,剔牙使用牙線,每一年洗牙一次,保證口腔健康。甘露飲,你會使用了嗎?參考文獻 曾海, 付燦鋆. 甘露飲加味治療口臭80例[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05. 李文范. 臨證運用甘露飲心悟[J]. 科學通報, 1965. 魏正健. 《局方》甘露飲臨證心悟[J]. 上海中醫藥雜志, 1985(11). 黃智芬, 施智嚴, 羅勇. 甘露飲治療化療引致的口腔潰瘍50例臨床觀察[J]. 河北中醫, 2001. 譚志強, 黃智芬, 鄭獻敏. 甘露飲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療效觀察[J]. 廣西中醫藥, 2001.
|